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族称是怎样由来的
满族的由来

满族历史简介 满族族称是怎样由来的
  满族(满语!转写:manju)、旧称满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支系。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台湾及北京等共34个省区均有广泛的人口分布,   满族历史悠久,据推测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0831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满族世居祖国的东北部。分布1912地域辽阔,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   满族历史据推测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现代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   公元前22世纪肃慎文明的中心在喜都?早期肃慎王国的第二代王室开始在此修建土坯城9329墙和     宫殿、此时已有人口约千户!我国考古学界认为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湖南端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距今3000年左右!相当于西周时期、当是肃慎的文化遗存!出土了许多石器和陶器、其中有陶猪,陶狗!陶熊!猪的饲养。说明古时民族部落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以原始农业为基础兼渔猎的原始生活,陶猪,陶狗。陶熊是作为陪葬品埋入坟墓的,是对死者灵魂崇拜的一种有力的证明,”   满族使用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17世纪中叶、满汉长期杂居后,普遍开始习用汉文,多已掌握汉语文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熟练运用满语之人开始不断下降。如今现大都转用汉语和汉字。在当地政府的扶助之下!满语教学开始进入各地满族中小学的正式课堂。。
满族池姓的由来
  楼上那位仁兄!满洲的确是有姓“野”的。但是那是老姓塔喇氏的人、请不要随便瞎说!     然后回答人家的问题:     在7120现代的满族汉姓中!“池”跟“迟”通用。一般老姓8654为迟佳氏或者持嘉氏?     引用某前辈的文章     【持佳氏】C’y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持嘉、迟佳,满族稀姓、清初1户!满族6821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和金代姓氏“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冠汉字姓迟,张、池!金朝著名人物有:尚书右丞赤盏尉忻、参知政事石盏女鲁欢?     呵呵 很稀少的姓氏呢,
满族姓氏的由来?
  满族的姓氏是以复姓为主的,有三个来源:     1!以部落或地名为姓     例如:清末的慈喜太后、她姓“叶赫8775那拉”!其中“叶赫”是清朝之前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名!而“那拉”则是现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一带一个叫那拉河的地方、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叶”。“那”等、     2。借少数民族的姓为姓     例如:清初的孝庄太后,她姓“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源于蒙古人的姓!是元代孛儿只斤铁木真的族姓、译为“蓝眼睛的人”!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博”!“包”等。     3、以图腾崇拜为姓     例如:清朝的权臣和珅、他姓“钮1403祜禄氏”?这个姓是满族647个姓氏中最老的姓,这个姓被译为“凶猛的动物-狼”。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钮”,“郎”等,     例如:郎平(当代著名排球运动员)     对“裕瑚鲁氏”我也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现在姓这个姓的人已改姓为“娄”!“于”。“玉”!“裕”。     其中姓“裕”的人中最有名的要属裕德龄和裕容龄两姐妹了!她们初为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和容龄公主(寿山郡主)就是她们。     德龄公主与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后改做报馆记者)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抗战期间!德龄曾追随宋庆龄在海外从事爱国救亡运动!为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8478大死于车祸!享年58岁、容龄公主曾任北京总统府女礼官、晋察政务委员会交际员,解放后任国务院文史馆馆员,、
满族起源于哪里?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领有中国全境.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历史上的满族杨姓有哪些代表人物
  杨: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2456著名人物有功德将军,诗人杨泰师!辅国大将军杨承庆。明朝开原女真酋长杨木答兀、以杨为姓。老姓包括:尼马察氏、尼玛奇氏。扬佳氏,杨那氏、扬额理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尼满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伏尔哈氏(赫哲族)。杨氏(汉族。朝鲜族)等!!
满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对比
  简单讲,汉族的主食来源多是农业。即米饭和面等、菜类中蔬菜也是农业生产出来的?肉食来自家庭饲养动物。而满族自称是金人后代(所以清朝前身叫后金)、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游牧的色彩就重得多、奶酪等奶制品和牛羊肉类居多。这是差异。   也有相同的地方!因为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具体形式是迁徙?通婚,贸易还有战争、比如茶叶的使用,一般认为茶叶是汉族的特产、但是少数民族因为气候原因以及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人体所需的植物营养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对茶也十分喜爱!“奶茶”等等就喝得多了、!
满族有什么习俗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0059厘定衣冠制?规定“1211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7544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3847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3549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5638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7902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7260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7416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4757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2055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4459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4584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0357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0638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3630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3328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1805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0623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2167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8692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1568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6170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0418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5310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8216虚射三箭,新娘蒙红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7293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9996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8492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3976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0600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7973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8479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饮食方面有什么差异
  满族传统文化主食有停悸?煮饽饽(饺子)!米饭,林米水饭、高粱米(休米)豆干饭。豆糕。酸汤子等、尤其喜欢9041吃粘食和甜味食品,如饽饽,年糕等。流传至今的“驴打滚”,“萨其玛”都是满族传统点心!!
我是满族,姓喜,追溯到以前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呢?
  满族人的姓 满族人的姓名、很是复杂,常常让人弄不清明珠是姓明名珠。还是7002明珠只是名字,弄不清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是名字还是姓纳兰名性德、若说索尼只是名字,而人们为何称他为索大人、好像索尼姓索名尼似的,其实、明珠、索尼都是名字!因为满族人照例是称名而不举姓的。 满族人虽称名而不举姓。但他们都是有姓氏的、汉族人多以单音字称姓氏!满族人姓氏有很多是多音的!据《清朝通志·氏族略》称,满族共有姓氏647个!其中3/10是见于《金史》的女真姓氏。还有一部分是以地名命之的、另有一部分满族姓氏则是汉姓,清代一些汉军进入满洲、成为八旗汉军,改入旗籍后!通常是在汉姓下加一个“隹”字。如姓陈的改为满洲陈隹氏、姓李的改为李隹氏。蒙古族降后金之后。一些蒙族姓氏也成为满洲姓氏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八旗汉军。八旗蒙1225古人原来并非是满族。同样,八旗满洲也1397不全是满族人,八旗3832中除纯正的满族人外,还包括部分汉人,蒙古族人!回族人,朝鲜人等,满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几个民族形成的共同体、其姓氏除与《金史》相符的姓氏是纯女真人的后裔外。还有汉姓,蒙古族姓等! 满族的八大姓是佟隹氏、瓜尔隹氏,马隹氏、索绰络氏。祁隹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到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人都冠以汉字姓了,其规律似乎有的取其原来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或取数音节相切,取一近音的汉字为姓、如瓜尔0509隹氏改姓关!索绰络氏改姓索、舒穆禄氏改姓舒或徐。那拉氏改姓那等。也有将原来姓氏译意为汉字取姓的,如巴9063颜氏改姓富!因巴颜在满语中有富有之意。皇族爱新觉罗氏改姓金。因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当然,满族人改汉字姓也并1096非如此简单、同一满族姓,后改为汉字姓!也不一定取同一汉字。如今。单单从姓氏上,就很难一眼看出某人是否是满族了,如溥仪0839的名字仍然叫爱新觉罗·溥仪!其3059弟的署名也是爱新觉罗·溥杰、而他们的七妹!原名是爱新觉罗··温欢。后改姓金名志坚了, 至于皇族姓爱新觉罗氏、其来源至今仍众说不一!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有一次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湖里洗澡,吞食神鸦所衔的果子之后。觉得身重不能升天,不久,生下一男孩!长得体貌奇伟!落地会说话!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8621库布里雍舜!”这个孩子就是清王朝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史祖!这一说法充满0102神话色彩!是说其受姓于天、可是努尔哈赤的上几代,并非姓爱新觉罗,那么姓什么呢!至今是不解之谜, 总之,满族的姓氏很是复杂,我有些满族亲友!他们也弄不太清楚自己的祖上到底姓什么,祖先是女真人后裔呢、还是汉人后入满籍呢。 “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纳喇氏(又为“纳喇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使用女真旧姓、如 “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咕噜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4744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其实满族先人女真进入中原后。早就既使用本民族姓氏也使用汉族姓氏。在《金史》附录的《金国语解》里?载有女真与汉7275族姓氏的对应关系:“完颜?汉姓曰王!乌古论曰商。徒单曰杜。女奚曰郎、兀沿曰朱。蒲察曰李!颜盏曰张、温迪罕曰温、石抹曰萧,奥屯曰曹!孛术鲁曰鲁。移刺曰刘、斛勒曰石,纳喇曰康!夹谷曰仝、裴满曰麻、尼忙古曰鱼、斛准曰赵、阿典曰雷!阿里侃曰何!温敦曰空。吾鲁曰惠、抹颜曰孟。都烈曰强、散答曰骆、呵不哈曰田!乌林答曰蔡。卜散曰林!书虎曰董、古里甲曰汪……”?还有一些随名字为姓者! 目前满族基本上使用了汉姓,如: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 !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等等,满族望族八大汉化姓氏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9254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1585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9044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1521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7872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0515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2716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1.佟姓宗族 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9181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1628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0642远在金,6612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8743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7811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8244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2.关姓宗族 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2944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8016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8646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9189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2083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6958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5244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7772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3.马姓宗族 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6219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9952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8805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3657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4.索姓宗族 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7313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遇5995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6228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至今。 5.赫姓宗族 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0786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9052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6.富姓宗族 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6464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7.那姓宗族 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6012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1091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0257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4000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5458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4825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9676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 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9959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6383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6410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4670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满族的重要节日
  灭汉节。就是纪念杀光汉族的节。!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