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小雪吃糍粑,是什么地方的节气民俗
节气民俗

小雪吃糍粑,是什么地方的节气民俗
  小雪节气吃糍粑!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民间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680 糍粑是将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中经常可见到这道小吃、是中国南方广泛流行的美食,   至今!糍粑仍是南方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食物,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7917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糍粑的制作方法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费力。但是做出来的糍粑柔软细腻。味道极佳,有7658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费人力。必须要几个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糍粑的吃法   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用青菜汤下粑粑片。叫煮粑粑,与腊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时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内?这样可以储藏2到3个月都不会坏、到插秧时候有粑粑吃,有些爱讲究的土家人,还用蓼竹叶包成1对1对的,在粑粑内放有芝麻和糖!吃起来又甜又香。俗名叫“蓼叶子粑粑”、   结束语:小雪节气、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此时人们应该注意御寒保暖。养生注重合理饮食,温补益肾、而糍粑热量较高!正可以在寒冬体虚之时!帮助人们补充体能!,
清明的节气民俗
  清明9882节又有别称踏青!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扫1037墓和祭祖的日子、清明节气时万物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大家对清明有多少了解呢?清明除了扫墓和祭祖还有其他的习俗活动吗?今天小编整理了有关的资料!接下来!大家就随2205小编去看看清明节气的习俗吧。   清明节气的习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3140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5598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9640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4983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8685《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9222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戴柳   清明戴柳,有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者!也有将嫩柳枝刮结成花朵而插于头髻者,还有直0704接将柳枝插于头髻者!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提到?清明时节“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冬至节气民俗
  祭祀活动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2646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1839樊哙煮的狗肉、3202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吃饺子   每6607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0398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5405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了解民风民俗
  全国各地过年习俗大盘点京城古韵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爆竹竞响!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8683“压岁钱”。  正9512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纸炮。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奔跑往来好几日,名曰“贺新岁”!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纸不4784断至丈余、供于祖前!谓之“阡张”、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5063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闽粤风采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另外,家长率子女围3149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了下来、  广东: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3082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3320“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橘,故称大吉)!0119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西北劲风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8230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肃: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3502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2469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东北瑞雪  东北的年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6163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余下全文>>。
闽东的畲族民俗
   全国现有畲族人口63万人。在56个民族中居第19位!福建境0975内约有畲族34多万人,分布在宁德地区的福安、宁德、霞浦等县(市)的有15万多人。畲族人民勤劳。淳朴。正直!能歌善舞!在服饰。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保留着独特的民族传统习惯! 传说在尧帝之前有高辛帝。其手下勇士盘瓠平蛮有功!高辛帝把三公主嫁给他,盘瓠与三公主生下3男1女。皆由高辛帝赐姓: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招的女婿姓钟!盘瓠成为畲族始祖!在一次畲族人的大5606迁徙中、长子盘姓一房人乘船遇风浪漂泊到海外去了!所以畲人以蓝。雷,钟三姓为多、最有特色的畲族服饰是妇女的“凤凰装”。相传三公主从8347小就把女儿打扮成凤凰的模样。当女儿长大出嫁时!美丽的凤凰从广东凤凰山衔来五彩斑斓的凤凰装,从此畲族女子就根据凤凰鸟的模样来打扮,未婚女子是小凤凰的打扮!头发梳成独辫、2061用红头绳缠成一圈。盘在头上,衣领衣袖边的剌绣较窄。腰带向后扎、带上绣有花纹!带尾有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凰。成年结婚的女子,红头绳扎的头髻升高。象征凤冠!衣领衣边衣袖绣着很宽的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象征凤凰的颈、腰和翅膀、向后飘的腰带增宽、绣的花纹也增多。有的还扎上闪光的金边的珍珠般的丝絮、象征凤尾、老年妇女头髻低矮、衣服和腰带的花纹稀少,畲民生来爱唱歌。日常生活或山间劳动、喜庆节日或求婚说情、都常以歌代言。每逢佳节!畲族人民都要欢聚山头。盘诗赛歌!每年农历的二月二、三月三,封龙日(夏至后逢辰日),端午节,七月七、中秋节、重阳节为畲族的传统节日、福安市每年“二月二”的庙会最为热闹。青年男女围着2丈多高的“火树”。盘歌对歌!通霄达旦、宁德市每年“三月三”为一年一度的0563赛歌会!霞浦县则每逢“封龙日”举行大规模的畲族群众性歌会,1990年9月、宁德地区还举行闽东畲族文化节活动,来自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7个民族的21个代表队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的700多名歌手和艺术家。参加了这一盛会。婚礼也表现畲族的独特风俗。女方(畲族称“少娘”)出嫁不管是否愿意!在梳妆前都要“以歌当哭”,名为“哭嫁日”、目的是给娘家讨个吉利、其中、哭母舅最为感人、少娘见到母舅,便边歌边哭。还要跪拜、佯3517装不愿出嫁,亲友给她梳妆也不顺从。哭到第三天午后?母舅叫来两个人抱着她梳妆打扮后。4055半推半拉地把她扶出厅堂与胞弟“分酸”、胞弟手捧红漆樟木八角茶盘,盘里放着两碗带骨的肉煮成的线面,少、
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
 9588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7505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8700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2656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1124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7843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3357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4492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5228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1689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0957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骸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中国古代民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6685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0977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9018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3043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功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4652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6234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7860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景颇族的民俗作文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3906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0282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4761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1381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1901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0730《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2393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余下全文>>!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1361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9455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4132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9597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6201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6739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1121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彝族——春6699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5445——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1245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9302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2238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2268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里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着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余下全文>>,
4月有哪些节气
  要看一年的农历到四月份是什么月份。一般来说有清明、谷雨,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