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阿昌族简介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1466龙俯县也有部分居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人口数为33936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和梁河县,潞西、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少量分布。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3469兼通汉语和傣语。习用汉文和傣文、有丰富8601的口头文学。历史上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关系密切。   阿昌族妇女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时期对阿昌族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 他们聚居在高黎贡1214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种水稻而闻名!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阿昌族过什么节日
5399  我是地地道道的阿昌族。但是说到过节日我们自己本民族的节日就很多特别是赶摆当然这些都不是特别出名只有我们那里过我们的阿露哦罗节是所有节目当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目之一!并且我们还过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也过!反正节日很丰富?有机会来我们美丽的德宏来体验体验。,
《阅读理解》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傣历年新旧
  泼水节。壮族三月三!
土家族有那些传统节日
  一。过年   过年,过年是土家族最大的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结束、过大年的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岁,逢月在以二十2211九为岁、月小则以二十八日』,『相传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间先期度岁,后遂以为常。』过年的方式很特别:『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于堂上。陈以酒醴鱼肉!而置亡祖先木主于门后?祭时将牛马鸡太藏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谓某神在堂、不敢惊也。9492』土家人杀年猪后,把猪放在门角后!用蓑衣盖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从门前经过,即拿刀追赶。赶上了就拉到家7636里吃一顿肉,过年时,肉不细节,吃大块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饭用大蒸笼蒸好、吃数日,团年时。关上门,抓紧吃喝,不许说话、大年三十要吃团圆饭!并彻夜守岁!正月初一还要四处拜年、   正月间最热闹的是跳摆手舞、『每岁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鸣锣击鼓、男女聚齐!摇摆呐喊,名曰摆手』,摆手时间:『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进行。由于地区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几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个自然村有一个专供跳摆手舞的摆手堂,摆手堂里设有土王庙,庙前是空旷的坪场、坪场中栽有杉树,树上挂有彩灯,摆手人围着古杉树转圈跳舞、其基本动作是单摆,双摆、回旋摆三种,其特点是手脚顺摆、摆左手出左脚。摆右手出右脚!俗称『同边手』。摆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摆手的人『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踩着鼓点跳舞,锣鼓挂在中央的古树上,由一人敲打、摆手舞分为大小两种,大摆手以地区为单位进行!时间长,规模大,内容多、套数全、小摆手则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时间!规模均不如大摆手?大摆手不单是进行摆手活动,还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资大交流!活动多种多样。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见的,   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过,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称小年、除夕夜!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城镇人家则多烧白炭。『红火』预示兴旺、这个风俗大约是远古时5022的火崇拜的遗风!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从子时交庚时的『除夕』紧接新正开门的『出天行』祈福开始的!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顿时,鞭炮声起!山鸣谷应!节日期间。土家人要吃象征吉祥如意,富富有余(鱼)的『红曲鱼』和大锅烩菜(或称合菜),正月初举行古老的『摆手舞』会,『摆手舞』又称『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着绚丽多彩的『西兰卡普』(锦被)。打着绣龙凤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唢呐!牛角等乐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诗歌、舞姿古朴、曲雅!优美、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4833七十多个动作!形象鲜明。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参加者达万人之多。场面盛大、此外!耍龙灯,耍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为欢乐的土家人带来无限情趣、   长阳1357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趁时、人们走7000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在众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4255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余下全文>>、
什么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太多了!我就举一些吧?   布衣族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 仡佬节 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尝新节 农历六,七月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库扎节 傣历三月   朝鲜族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节 农历正月初五 尝新节 傣历十二月   寒食节 农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获节 农历九月   彝族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2536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7953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3348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7425旬   苗族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库族 拉2252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余下全文>>。
青年节是传统节日吗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3993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有那些吗?
  正月初一。十五!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三!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初一、腊月初八,三十、、
佤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佤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新米节     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5765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6913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国庆节是传统节日吗?
元旦比较麻烦!在传统5633意义上讲是的、但从国际意义上讲不是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7104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7459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1866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6814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国庆是传统节日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4843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2767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1。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2!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3941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   3。过赶2494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2975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5913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5126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