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缪姓家谱
缪姓的来源

缪姓家谱
  [缪氏属地]   兰陵郡,今山东峰县一带!   [缪氏来历]   《元和姓纂》记载:“缪,立木,秦缪公之后!以谥为氏!或作穆!”春秋时。秦国的秦穆公原出于嬴姓,是春秋时“五霸之一”、秦穆公的谥号为“缪”,古代“5145穆”与“缪”二字通音通用!所以秦穆公又作秦缪公!他的子孙后世有以其谥号为姓,称缪氏、望族居兰陵郡(今山东峄县东)。   [缪氏名望]   西汉经学博士缪生、后汉名士缪彤,三国时文学家缪袭!6452元代经学家缪主一、明代医学家缪雍!清代女画家缪嘉惠等都是留名青史的缪姓杰出人才。   缪。古时、“缪”与“穆”同音通用、春秋时期。秦穆公也称秦缪公!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缪”为姓!称为缪氏、缪袭、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他撰述很多,其中《魏鼓吹曲》12首大多为歌颂曹操功业的作品!   [缪氏名人]   在我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缪彤和缪斐等人 、后汉的缪彤,是位孝悌之士!据说、他有兄弟4人!一向共有财产!后来三个兄弟分别娶妻?纷纷要求单过,而缪彤知道此事后!就“掩户自责”、检讨有没有对不起兄弟的地方,这种真诚的表现,使得弟弟、弟媳大受感动,马上向长兄谢罪。自此不再提分家的事,而缪氏一家、也越来越兴盛、成为“兄弟一条心”的楷模。缪氏名人。还有三国时的文学家缪袭。元经学家缪主一!明医学家缪雍,清缪嘉惠。女,云南人。著名书画家、据说慈禧太后的书画大多出自其手。   缪氏   172   历史来源   「经」源出:   一、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3962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春秋时期,秦穆公称9222霸希荣!谥号为“缪”(同“母”)!读音为“妙”!   家族名人   缪瑜   宋代江西人。官进贤令、擅长写诗、着《崆峒集》!   缪恭   明代天台县人、弘治初年(公元1488年)!孝宗下诏书求吏民直言。恭上书陈六2106事:保神器!崇正学,绍绝属,怀旧勋,革冗员、皆人所不敢言者、   缪元德   宋代人,知抚州、宽厚爱民。建米仓祟米、活饥民、掩遗骸、皆出己俸、   地望分布   山东省枣庄及藤县(现为滕州市)东南?
缪姓怎么读
  缪姓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   春秋时。秦国有秦穆公(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原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死后谥6514号为“缪”。因为古代“缪”(古音原读 Mù)。“穆”(Mù)二字同音,所以秦缪公4944又常常写作秦穆公?他的支庶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称缪姓。   虽然古音读作mù、亦可读作miào!liǎo。jiǎo、但现在缪 :miào,!
缪姓氏的来源
  缪   一。寻根溯祖   缪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末、鲁国有鲁穆公名姬显,在位三十三年。死后谥号为"缪"!因为古代"缪"。"穆"二字同音!所以鲁缪公又常常写作鲁穆公,他的支庶子孙就以他的谥号为姓!称缪姓、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公辅堂","尽忠堂":晋朝时候缪播在惠帝时任太弟的中庶子。太弟当了皇帝后就封他为给事黄门郎?后又升中书令。他和胞弟缪胤尽忠报国。   【郡望】 兰陵郡: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时!从东海郡分出了一部分置兰陵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枣庄及滕县东南一带!     三,历史名人   缪 生:汉代长沙内史!申公弟子、为博士,官至长沙内史、   缪 袭:三国时魏文学家、有才学!官至光禄勋,著述颇多、已散佚!著有《魏鼓吹曲》十二首。   缪希雍:明代医药学者,精通医术。著鸡《本草经疏》、《本草诸方》等书,   缪 谟:清代诗画家,诗文清丽、善画山水、尤长乐府,有《雪庄乐府》等著作传世,   缪嘉惠:清代女画家!通书史、善篆隶,尤工画!嫁予陈氏。早年孀居!光绪年间入宫为供奉给事。甚受孝钦后宠爱、人们称她为缪先生。相传孝钦之画!多为她代作、   宋代有名人缪元德,元代有经学家缪主一,明代有诗画家缪仲藇、清代有画家缪云岩,侍讲缪彤。。
蒋姓的来源
  姓氏:蒋 祖籍:河南   祖宗: 伯龄   分类: 以国为氏   堂号:乐安堂 郡望:乐安郡   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周成王(西周国王)封其侄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今河南光山县)!建立将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将氏,   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其裔1278有迁居乐安者(今山东邹县)?并2422在当地发展成望族。因此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西汉时伯龄裔孙蒋诩、哀帝刘欣时为0086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撮政!借病归隐、荆棘塞门。舍中开三经。不出,唯羊仲求仲同游之、   东汉初年。蒋诩4236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今浙江绍兴)郑,临江侯(四川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2551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亭侯(江苏宜兴)澄、蒋澄为宜兴始祖。其0229裔孙将仕杰,元朝末年避乱而迁浙江奉化溪口镇。为标榜蒋氏的发展、   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成为蒋氏1537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   寻根溯源   1,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5888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为伯爵。史称其为蒋伯,春秋时,蒋遭楚灭!蒋伯的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蒋氏!2!其他少数民族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得姓始祖   蒋伯龄、乃周公旦第三子!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称蒋伯!公元前六一七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0249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5667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0054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5129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3188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1492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余下全文>>,
丁姓的来源
  来源有六   1!出自丁侯的后裔,丁侯为殷商诸侯!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丁侯因不从而   被周所灭!其祖孙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为氏!   2。出自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2895始祖为姜伋!9963以谥号为姓氏   3!为孙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江表传》云:"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所以。后世的丁姓中4092国人之中,特别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为孙氏传自周文王第8子康叔,   4!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宋丁公。死后,其子孙以谥号为姓氏,称丁氏。   5、历史上的西域(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 丁"的很多。进入中原汉化以后往往改姓丁、如《灵山房集高士传》云:"鹤年6830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为乌禄丁。又有从兄士雅漠丁,鹤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义!4437后世遂以鹤年为丁姓!"   6、出自于氏所改。据《枫窗小牍》所载:"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参考资料:www.chinataiwan.org/...2.html!
贾姓的来源
  一,源于姬姓。   1, 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贾伯公明)之后、属于   2,出自春秋时著名人2742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二。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三!源于官位!出自商。0715周时期官吏贾正,属于以官职称9061谓为氏、   四!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   有:蒙古族、满族!锡伯族等等!
把唐姓来源缩写是?
  来源姬姓、
黑姓的来源
  黑姓起源   回族中的黑姓!据金吉堂《回教民族说》称:“也黑迭7882儿(修   建元大都的领监宫殿)之后裔姓黑?”又据重录于明崇侦五年   (1632年)的沈阳《黑氏家谱》载:“吾族之源。4638乃唐贞观时西征   吾国。至西域、未及攻斗!乃两国议和,互相各换士卒三千为   质!吾(祖)原系西域一头目,及至面君5894(明太祖)、蒙授职亲军   指挥!祖原名黑资哩,故赐黑为姓!”元代任丹阳县达香花赤   的黑的儿!清代任象山协副将的黑鸣凤,任山西大同守备的黑   永德。都是不同祖源的黑姓。另外!还有一些黑姓是由明朝皇   帝赐给的朱姓转化而来的,黑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西北   地区,
徐州李姓的来源
  陇西堂徐州李氏家族---姓氏来源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4412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3819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台湾李姓排列第五、台湾各地到处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边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后裔在繁衍、台湾李氏也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后为郑芸龙所杀,台湾李姓并非一支!第一3031类是北宋大臣要纲之后称为景仙李氏,第二类是河南李氏称为兑山李氏。第三类是来自宋朝的云南后称为金山乡李氏?第5345四类是燕楼李氏!约宋元之间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数最多、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这是父亲家族的一支皇室血统族人所在)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徐州李氏族)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李姓堂号:陇西西堂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射虎家声 李是避祸改字的姓,尧帝时有皋陶氏世袭大理(司法长官)历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称理氏,到商朝末年裔孙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子利贞随母出逃、靠食李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孙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8786陇西太守(今甘肃境内)发展为当地望族,氏人以‘陇西’为堂号!” 李氏在发展中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历史上李氏称帝者60余人。最使人仰慕的是东汉学者李膺和名将李广。李膺字元礼!为人清廉、声望极高,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士人称得8946到李元礼接见为登龙门、李广。以勇敢善战者著称、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前汉书?李广传》著:“李广出猎!见草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氏人为有这一文一武两位人物感到骄傲。因此以“登龙世泽,射虎家声”为堂号、     希望采纳!
边姓的来源
  ◆边姓排行     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姓氏源流     [编辑本段]边(Biān 边)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国名为氏,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氏。周朝时!宋国国君7779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得姓始祖:子边、我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3206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9289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缺)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触时期,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