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侗族的饮食习惯
侗族的风俗

侗族的饮食习惯
  侗族主要居住在湘,黔,桂毗邻地区,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8837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和铜仁地区的玉屏!铜仁!江口等县及万山特区,湖南的新晃!靖州,通道!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侗族共有人口297万、   侗族饮食文化也带有浓郁的6170民族色彩。保留着浓厚的民族传统!如“侗不离酸”,“侗不离鱼”的饮食习惯。食油茶,黑糯米饭和“腊也”(合拢饭)的食风。无不反映出侗族饮食文化的民族特点,   侗族主要以“禾”米为主食。以粳米。小米!包谷。小麦。薯类为辅,按稻米的性质分为糯米饭和粳米饭两种!饭类调制方法分为煮饭和蒸饭两种。糯米饭的蒸煮方法是:头天先将糯米浸泡于水桶、待第二天捞出淘洗滤干水!再放进木甑里蒸熟!即可食用!侗族有一日三餐的习俗、一4537般是早上出工。到山上干活。把全天的饭做好。早饭后。用饭篓或篮子装糯米饭、加上腌鱼!肉。菜之类、拿到山上、趁中午休息!6041便在田边地头吃起来?既方便实惠!又经济!节省时间!   以糯米作各种菜肴的配料。是食俗的一大特色,杀鸡宰鸭、用1145鸡鸭汤煮糯米粥,撒些葱花,薄荷、别具风味,糯米和鸡血,鸭血混合,煮熟后切小块!拌上香料炒,又成为别具风味的菜肴,5921称为“狼棒”也是一款鲜美的佳肴,   此外。糯米还用来做粽子、糍粑、打油茶,   侗族好饮自酿米酒、米酒制法与周边各族相同,以糯米酿制。制成后冲上清凉的井水或泉水饮用!消疲劳。解干渴。还喜欢用糯米甜酒酿成的“重阳酒”,即在农历九月用新糯米酿成“甜酒酿”。密封于坛内。置火塘边慢慢温烤。或埋在肥堆里、让其发酵!春节时取出来饮用,此酒液粘结成丝、味甜过蜜!醇香异常。十分诱人、   侗族日常喜食酸品,侗家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蹿”!在侗族食品中,酸食冠于菜肴之首。每天用菜肴50%都是酸味、几乎每家每户都置有五、六个酸坛或酸桶、侗族的酸食种类也多: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之别!腌酸品。一年四季皆可。有什么荤素品、就腌制什么,尤其是腌鱼,久负盛名、具有酸,辣、甜的特点、肉鲜味美!十分开胃,不仅平日食酸。而1187且待客送礼?红白喜事。敬神祭祖,皆不离酸,   油茶在侗族饮食中有重要位置、有的地方,早!晚两餐都吃油茶。打油茶被称为“侗族茶道”、广泛地用于社交、喜庆活动、   油茶,用猪油、大米、黄豆(或红豆,花生)、茶叶等配制而成。先将大米炒成半黑!放入较多的猪油?加上开水、黄豆等一起煮。煮熟以后放进一些熟饭拌匀!最后加进大片特制的茶叶!油茶煮好以后香味扑鼻。在吃的时候。碗里放一、二块糍粑!上面放一些炸糯米花!异常可口、侗族的油茶因配料不同!可分为糯米粑粑油茶!糯米水圆油茶、香皮藤粑粑油茶。艾叶粑粑油茶?虾子鱼仔油茶、猪肝粉肠油茶等!均咸香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侗族还有一种 “豆茶”。制法与油茶不致相同,味道清淡、是用糯米花,苞谷或黄豆(用灰水泡软)。焦米。新茶共煮而成!主要在喜庆活动时饮用、   侗族嗜好酒!平日常以酒解乏。遇喜庆事更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家家会自酿自烤米酒。酒多以糯米酿成,有的经过蒸馏!有的连酒带糟一起饮用、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的五指山区、即乐东!东方。崖县、陵水、保亭,琼中。昌江、白沙和通什9个县市,聚居区多属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适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黎族地区的水果十分丰富,主要有椰子!菠萝、荔枝、龙眼、香蕉、芒果!菠萝蜜等等、   黎族同胞日常生活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木薯(甘薯)。一般一日三餐,均是粥。他们生活习惯是“爱稀不爱干”。这与当地天气炎热有一定关系、普遍是把饭煮熟后、用冷水5100冲成稀饭,平时不喝水,用饭米汤解......余下全文>>!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6337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4917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0779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4049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4321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5670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7372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锭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7064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3832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2960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五,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8638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余下全文>>!
侗族有什么节日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侗家有3011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4906“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6414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9983“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6184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0322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五!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4254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余下全文>>,
苗族有什么特别的风俗游戏
  苗族的风俗游戏主要体现在年节期间、且各地不尽相同,下面试述之:   一!苗年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1。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吃年饭!守岁,午夜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第二天拂晓,祭祖,早餐后4821外出拜年等,与汉族相近、   2!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3,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   4,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历时9天左右,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二。汉年节    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汉族春节叫做“汉年 ”、与传统的“苗年”并存!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是过春节。   1。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3558与过苗年相同。   2!斗牛!赛马,走亲访友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对歌,湘西地区苗族还举行规模盛大的“赶牛场”活动!广西融水县一带的苗族则举行芦笙舞会,参加者竟达数万人之多。   三、龙船节   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及台江巴拉河两岸.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   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   四!四月八   是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   1、蒸制花糍米饭   2,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五、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1、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
侗族的宗教习俗,民族节日,饮食习惯都有哪些??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   侗族信仰多神、山神、土地神。水神!井神,树神,石神,火神,雷神7377均是崇拜的主要对象!侗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死以后,灵魂就离开躯体回到祖先住的地方,因此虔诚地崇拜祖先,南部地区崇拜众多的女性神、0580称之为“萨”。意为祖母。女5613性神中有镇守桥头的女神!有6647传播天花的女神、坐守山坳的女9481神等等、在众多的女神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萨岁”?她神通广大!主宰人间的一切!黎平、榕江,从江,龙胜、三江、通道等地的侗寨都建有“萨”的神坛、神坛有专人看护管理。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敬茶。每年的1061新春是寨人祭“萨”的日子。届时举行盛大的祭典。平时寨中男女歌队出行?戏班演出、举行芦笙赛会或进行斗牛活动等!都要事先到“萨”坛前祭祀。以祈求平安顺利。传说这位“萨”是古代侗族的一位女英雄,   侗族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目!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次),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节日的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娱乐、体育等。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   侗族饮食习俗很有特色,侗族以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但一般为调剂口味而搭配,肉食以家养的禽畜为主、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尤喜食鱼类。蔬菜品9511种较多,以青菜、白菜、萝卜!茄子、豇豆,黄瓜。南瓜、冬瓜,白瓜。辣椒最为普遍!妇女们经常上山采集野生竹笋,菌子!蕨菜等佐餐、男人们农闲时猎9947取野猪!竹鼠,山鸡、鸟雀等食用,酒在侗族饮食中有极重要的位置,酒多以糯5255米酿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侗家好客。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平时则以酒消除疲劳。糯米。油茶、腌酸和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食品!这类食品与民族习俗息息相关。被公认为是侗家风味,大部分地区日进三餐!很多地方早餐吃油茶、而把午餐称为早饭、进餐时一般都摆低桌短凳、使用碗筷、合家围桌而食!有“牛瘪”,烧鱼。血浆鸭,红肉等特殊食品!以“油茶”。“酸宴”和“合拢饭”款待宾客,!
侗族的春节习俗
  侗年(侗族过年)简介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汉人进贡、汉人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汉人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7670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过年之晚、人们以0956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然后全家欢宴、出嫁的姑娘7296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同时还演出侗戏!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春节受汉族影响, 各地侗族也过春节, 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底, 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 春节” 和汉族一样也俗称“ 过年”, 有大小年之分, 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 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 姑婆年”, 是纪念姑婆的节日, 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 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 除过年的食品外, 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 作为“ 飨年”, 并用甜酒祭奠, 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 就饮甜酒, 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 又有地方性的特点、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 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 还以甜酒祭祖, 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 去祭祀, 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 野鬼”!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祖宗神龛, 除夕这天, 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 然后祭祀土地庙和“ 萨坛”, 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话。初二后,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 寨上吹芦笙,唱侗戏, 进行“ 月也” 集体交游,榕江侗族称“ 春节” 为“ 达年”,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9929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7403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 新郎迎接新娘回来共度佳节( 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 !除夕之夜, 家家燃香点烛, 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 鸣炮辞旧迎新!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 传说此时是祖先的“ 斋时”, 晚上才供奉酒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 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 意为上年剩下的, 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 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 萨岁” 祈求保佑, 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 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笙会、唱大歌等, 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 直至正月十五把龙送下海, 春节结束、□过侗年流行于榕江。通道!三江等地!内容是缅怀祖先, 祭祀农耕、相传侗族祖先从远道而来, 原以打猎为主, 后学会开荒种田, 从事农耕而获丰收, 秋后举行欢庆活动, 从此世代相传6615为侗年!也有的地方相传杨姓祖先是一位将军, 因被派远征, 担心在春节前不能回家团圆, 族人商议,......余下全文>>,
彝族,哈尼族有哪些节日风俗?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8961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7423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中国闰年、闰月有何风俗?
  闰月鞋!是中国地区的民间习俗、逢农历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是8709逢闰月年,出嫁的女4181儿要给母亲买双鞋。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2009年值农历闰五月。精明的商家提前打出了“孝心牌”。“温情牌”来笼络人心。各地女鞋热卖!。
土族有哪些风俗(至少三种)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9336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8852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2780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5390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卧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3766谷丰登的彩色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0743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9141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5060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马三杯酒”,不0967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吃圆蹄牲畜(马!骡!驴)肉、忌在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1464姑娘开玩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大殿内3173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7647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
新疆有哪些风俗节日
  新疆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每逢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男性合着纳合拉鼓和唢呐的强烈节奏。要炽烈地跳萨玛舞?各兄弟民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节日和庆典。如哈萨克族每年在春分时节要过“那吾鲁孜”节,蒙族每年7。8月间举3356行的“那达慕”大会!锡伯族一年一度的“四·一八”西迁纪念日和农历正月十六的“抹黑节”、塔吉克人每年春播时要过“播种节”。每年斋月前一个月。还要过两天“巴罗提节” (灯节)?“撒班节”又叫“梨头节” !是塔塔尔族特有的节日,是专为迎接春耕而举行的、俄罗斯族有许多盛大节日,其中“帕斯喀节”是他们主要的传统节日(“帕斯喀节”也就是基督教、东正教的“复活节”), 每逢节日庆典时!少数民族有许多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如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马上角力!飞马拾银。射箭!高空走绳!对唱,麦西来甫!阿肯弹唱!赶巴扎等、使使人流连忘返,!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