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纳西族有哪些习俗?
纳西族风俗习惯

纳西族有哪些习俗?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4839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9518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5337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1123袖布袍,袖口9898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7104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1646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0140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5851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
纳西族的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纳西族 现有人口为308839人,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5029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种9589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1246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5869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5913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7055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5500及西藏的芝康等县!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
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http://www.china.org.cn/ch-shaoshu/index45.htm   www.jnynn.com/...ID=140,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我就是土家族的。、,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图库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图库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图库省!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已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习俗    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7276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4330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装饰2549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6357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0313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6060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8358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叮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4785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余下全文>>,
丽江纳西族文化演讲稿怎么结尾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丽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   丽江纳西族民居、多外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城依水存。水随城至”!是古城建筑的一大特色,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
纳西族服饰特点(
纳西族的男装基本上跟随着他们走马帮所接触的物件而不断地混搭、改变、所以咱只聊聊女装, 1!厚实。部分甚至类似布甲,这与当地气温气候有关, 2!沉稳朴素,衣物的配色基本上是以黑色(或各类深色)为基底!在此基础上配以蓝,白等色块!经典配2466色是“蓝白黑”或“红白黑”!藏民用的那种6259五色布纳西族也喜欢用(毕竟族源相同),其中以“蓝白黑”配色为最经典,纳西语有俗话“纳西标美通”就是说“纳西蓝白配”——“纳西族穿蓝白配色衣服最合适! 另外顺带一提:解放前平民是不能随意1637使用 红。黄。紫 这三种颜色的布料的,只有木氏和各地上层才能用! 3。素净且简洁大方!纳厂族服饰传统上基本上不使用绣花等装饰技巧而且也不使用过于明豔的色彩,干净整洁笔挺的纯色块所体现出来的大气才是其审美要点,打量纳西女的整套装束就可以发现,颜色繁复的地方只有披肩和头饰上的小圆盘和腰带(五色布)罢了、唯一绣过的地方只有披肩带的顶端,而且是很素净的白底黑线画素绣(用词貌似有点怪……)。 为什么呢,要知道以前的纳西族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全套家当穿身上深怕别人不知道还拼命地往上绣花“的山地住民的…………也因为这个原因。纳西女也极少用鲜花来装饰自己!更偏爱银镯子之类的小饰品、 4。适宜劳作、对女性的”劳动美“,”生产美“的讚誉一直是纳西人审美的一个大重点。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会去设计与这条审美相背离的形制,(什么,你说裙子拖地容易脏。——拜讬。她们洗的更勤……况且解放前可是只有木家的女儿才能穿长及脚面的长裙的………5708…) 5?直线造型。虽然盐源。木里与丽江等地纳西人的服饰0917差别很大!但是从剪裁和外观上几乎都看不到曲线的存在!百皱裙更是密集的垂直线条…… 6、羊皮披肩!这是核心元素,无需多言,羊皮披肩既是纳西族迁徙劳作史的见证又是纳西宗教——东巴教的精神在服饰上最直接的体现、具体的你另查资料吧!咱就略过好了(好几个传说相关呢……), 7!头饰较少。 ============================================== 以上是我看资料和与老乡们探讨所得出概念。解放后的服饰自由度很大7184所以没有纳入讨论范畴! 另:我是否答非所问了。(苦笑—— !
纳西族民族建筑风格是什么?
  简单的土木建筑 不能算是什么建筑风格、只能算是特色     纳西族的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1213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7732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4111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纳西族都有什么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供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