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满族风俗的满族婚俗
满族文化网

满族风俗的满族婚俗
  满族办喜事接新娘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吉日订妥后!在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老酒一坛!5945肥猪一只作为女子宴请亲朋好友所用,第一天、娶亲去的人为单数。即新郎,媒人、两个娶亲婆、一2269个压轿男孩!新郎到女方家,进院首先要到上屋面向西给老佛父叩头,然后有人陪着在一个单独的屋内住下。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不8015能见面。 第二天,选定良辰!请新娘上轿。新娘在鼓乐声中挥泪与家人告别!母亲则把新娘的洗脸水泼在5362花轿停放过的地方,满族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6306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9437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迎娶时、轿内要有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压轿的孩子一般是8至9岁的男孩子!娶亲婆是夫妻双全,儿女0847双全的土命人, 迎亲时,新郎骑马!领花轿至女家。新娘上轿、新郎骑6598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缓随行!名曰“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到屋中行9752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二根麻秸杆端坐轿中?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 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 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 “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虚射四箭。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到了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然后才能动身,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
满族的礼仪有哪些
  满族男人行请安礼、俗称“打千儿”!也叫“单腿跪”!在重大祭祀节日!礼为“三拜九叩”,在行大礼时、凡穿箭服者(即马蹄袖口袍)。需先放垂马蹄袖头、   “打千儿”。即单腿跪。左腿前屈!右腿引后屈蹲,左手抚膝、右手下垂、头与体略向前倾!礼毕慢慢缓起!此礼谓之“请安礼”。也叫“跪安礼”,   “跪拜大礼”!皆称“叩首礼”。俗称“磕头”,行此大礼为7290三拜九叩,多用于祭祖或祭神,行此礼!初如请安礼相似!就位后双手按左膝!屈身跪地!垂双臂以手抚髀!屈躬俯首、离地寸许!双手抚地少停、挺身目视受礼者,手仍抚髀为一叩,如此三次,即可站起,跪拜大礼。对祖先!神佛三拜九叩?对父母、尊长则两拜六叩。其次是,一拜三叩,   “擦肩礼”!这是主客之礼,与客人见面,主人与客人互相靠拢擦一下肩膀头,如果陌生之人路过满族氏家,即使家庭贫寒,也会尽力招待!客人走时、无须致谢!只与主人行个“擦肩礼”就可以了、   “打横礼”。俗称“打横退步”,是满族男女一种告辞礼仪,客人走时,主人送至大门、客人返身。双手垂下贴身,横退一两步、表示向主人致敬辞行!   “吊祭亡人奠酒礼”!即为5291“一拜叩首礼”,丧家孝子跪于吊者前奠池旁、吊者按长幼次序,逐一奠酒,自注酒三杯。洒向天地!孝子向吊者叩拜还礼,   旗人女子对父母及家族长辈!皆行“请安礼”!不叩头!满族妇女所行的请安礼与男人请安礼不同!妇女请安礼,以双腿略屈,以双手抚左膝。右腿微屈向后略引、蹲身直下,必使衣襟覆地,拖襟四开,以右手举于额前抚摸鬓发、此礼俗称“蹲安”。对7346与平辈的亲友相见!皆行“顶膝礼”。此礼与请安礼不同的是,6583不举手抚摸鬓发?   满族妇女的叩首大礼。仅限于结婚时叩拜天地。“顶头礼”!是满族老夫老妻、久别重逢9542见面之礼!夫君回来。老妻迎6842上前去、用头顶碰一下夫君胸脯。老头用手抚摸老妻后脑勺或后脖颈、所以称为“顶3730头礼”、   “抱见礼”是满族亲友久别重逢或者与同窗好友相间,皆行“抱见礼”!“抱见礼”有两种!平辈之7695人见面。两人举7044双手贴身抱脖。另一种是!晚辈见长辈、晚辈跪下叩头。双抚抱长辈脚。长辈抱扶小辈起来。谓之“抱见礼”,   “妇女拜礼”,此拜礼同请安礼大体一致!唯不同的7473是跪地稍后退,坐举右手。像今天的举手礼形式。或三。或六,或九次,而后缓缓立身,未成年少女!不行此礼。   满族人晚辈到长辈家、虽为贵客,只能坐旁坐。年少者,要找室内角落坐下、6066晚辈出行路遇长者!必鞠躬垂手问好,待长者过后!方可走、如若骑马,必下马,待长者过后。才能上马而行)、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3870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7809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6977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3162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2964“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5439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7849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2083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0805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1762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8725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6602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0962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6046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余下全文>>。
满族是什么时间过春节的
  满族原来没有春节这个习俗!进入中原地区后、逐渐接受了汉人的这个习俗!因此和汉人一样、,
满族和回族的习俗个是什么?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炕不许随便坐人!6652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满族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俗!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6119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回族分布较广!各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各地回族的食俗!食品结构及烹调技法也不完全一致。回族的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回族的日常9778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抽6152烟喝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
满族有什么习俗
  满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7649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0965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0580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8299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5420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2486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3494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始于明代初期、因其为六瓣缝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统一”之意,故盛行起来、满族入关以后,受中原文化影响,也取其“六合统一”之意。开始戴用此帽!而且颇为流行!现在。在有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电视、电视剧中、7517我们仍能经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脊脸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种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0198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型、妇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有“云头”)外,还有一种“千层底鞋”、“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还有一种很有特点的鞋,叫乌拉(靰鞡)鞋。多为满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0844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乌拉)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和跑冰,   住行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3398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9658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3425字坑”或“蔓枝炕”?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4410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多“高丽纸”、纸上淋油或盐水!免得为雨雪淋湿脱落。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美观牢固、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炕上摆有长方形的炕桌!吃7824饭时围桌盘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铺有毡褥子以待宾客、房棂!椽、栋多有雕花油彩。厢房则设碾房和仓库(满语称哈什),房外四周环砌围墙!院内东南竖“索伦杆”。杆上有锡斗。杆下0728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8616墙头饰有雨搭、   过去,城中的富贵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多为三间屋宇式建筑、正房三至五间,东西厢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间、四周围以砖墙、门房两7570侧设有石礅?称为上马石、有的四合院分为前后两院!满族的这些民间居所式样,大部分保留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传统建0439筑方式外。绝大部分已建造成更为宽敞明亮的现代式房屋,   为适应山区和林海雪原居住环境。满族聚居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马车。爬犁。独木舟和桦皮船等,爬犁(满语称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将两根树干用火烤后弯成弓形,上端翘起、贴地部分8521宽约1米半,上面铺板或做成箱式!驾以马。牛、载人载物极为轻便、目前只在较寒冷的北部山区偶尔使用!满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独木舟(满语称威呼)!由粗大原木凿空而成!可容数人!还有一种桦树皮船!制作较为麻烦、先做龙骨!里外附上桦树皮、一人可以扛着行走。相当轻便。现在已经不多见,被现代船只所取代。   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4182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8804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3489统更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1190饭时长辈先坐先吃、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4109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此时0042要议定婚期!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3000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7168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5360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还有的地方有"旗俗不亲迎"之说)!新娘至新郎家!换车乘轿、花轿落地、新郎要虚射三箭!新娘蒙红3220盖头下轿?与新郎站在事先摆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称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后撤天地桌,新娘进入临时搭的帐篷!谓之坐帐、坐帐时“开脸”。换头型,坐帐后、新娘跨过马鞍进洞房!新郎用秤杆揭去盖头扔到房檐上!夫妻饮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孙饽饽,众人闹洞房!在婚日当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后第一天!新娘给夫家亲戚装烟敬茶、拜宗族、认明辈分,谓之分大小!一般在结婚三日之后!夫妻2433同回女方家,拜见娘家人并拜祖宗。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谓之住对月!到了这时、婚娶仪礼乃告结束!   这些繁杂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满族聚居地区已经简化。并且融合了现代形式。比如插车。演变为男女青年骑自行车或摩托车!9749各自由婚庆队伍陪伴。从自己的家里出发!行进至中1477途相遇时。两人交换自行车或摩托车,再一同到新郎家!还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变为新人拜双8302方父母!虽然有变化。但仍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满族的婚姻仪式因居住地区不同而略有变化!并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满族的育儿习俗比较特殊、生男在门左挂弓箭,生女在门右挂彩色布条!娘家送一个悠车,生儿三天时、亲朋送贺礼!俗称“下奶”!并举行洗礼。称“洗三”!满月时要请客人来“做满月”。并将弓箭或布条取下挂在“子孙绳”上!百日时,要用从各家要的彩布条编成锁!称挂锁。周岁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让孩子“抓周”,一般在16岁时,男孩剃发,女孩盘发髻,至今在东北满族聚居区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满月”。“抓周”等传统习俗,   葬俗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3068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满族禁忌较多,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的风俗习惯150字
  尊老爱幼讲究礼数是满族人的特点。清代都知道旗人礼数多、满族的风俗习惯太多了。实在不胜枚举。   饮食上:喜欢吃粘食 肉食 蘸酱菜 高粱米水饭、黄米粘豆包、苏子叶饽饽等都是满族人爱吃的食品。   住宅上:有钱的人家常住里外带院子的宅子。进门有影壁、一般家庭住瓦房或土房。讲0119究三面万字炕!烟囱立在山墙傍边,窗户纸糊在外、   行文举止方面:见到长辈要打千,小辈每日要请安问好。满族女子历史上从不裹脚,   穿着打扮上:男子穿长跑马褂、女子穿旗袍梳二把头?男子喜欢佩戴玉佩 香囊 荷包 扳指纯手打!
为什么满族的姓氏全都变成汉姓了?
  满族的姓氏在满语里面是HALA(哈拉),意思就是姓氏!而且表示是有血缘的集团,另外一个是MOKUN(莫昆)!意思是家族。表示的是姓氏的分支!民族2584姓氏的来源与沿革。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现在几乎没有满族人使用满族姓氏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姓氏了?这对民族学的研究会起到阻碍作用。对满族人自己来7957说也是极大的遗憾?   同一个哈拉的人都是父辈直系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同一个莫昆的人是有亲缘关系但不是父辈直系下来的人?今天。或许我们不再需要用哈拉和莫昆来进行区别了?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改变过区分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最为可惜的是,我们不再使用能够代表我们自己民族,自己身份以及自己家庭关系的姓氏名称来称呼自己了。我们需要判断自己的历史的时候!总要翻阅厚厚的家谱!   满族姓氏为什么变成汉姓了呢!清雍正年间。国家励精图治,满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已经能够更加和睦的相处了,这时候,汉族名字风行的程度超呼想象!朝廷内员的满族大臣也有风靡汉姓的潮流。因为汉姓的简短和单一性更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是满族人从八旗贵胄开始最先流行改汉姓?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意欲阻挠满洲大臣以及贵族改满姓为汉姓、但是屡禁不止、后来就暂停了对满洲人改汉姓的限制!成7024了默许的行为?   当时改汉姓只是一个苗头。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雍正年间虽然还是奉行国语(满语)骑射。但是问鼎中原之后,清朝统治阶级以及八旗贵胄对汉文化的大量吸收!以及用儒家文化来弱化思想的统治转变、证明了清朝初期加速封建化的作为对满族遗失民族特点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满族在清朝时期养尊处优的政治地位以及文化从龙思想都更加推波助澜地锐化了这一矛盾,   那么满族姓氏是如何按照习惯变成汉姓的呢,这个学问很深。有的是按照字面的读音而直接变换,也就是俗称的音译。有的是按照哈拉和莫昆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有的是依据满族以地为氏(姓氏)的习惯来变更,有的则完全就是根据八旗满洲的氏族通谱或者家族被赐姓来择定的!   满族姓氏变成汉姓的确是满族的一大遗憾!不过遗憾也可以弥补!在我们的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一定又会出现保留着民族特色!使用满族姓氏的后裔、这一批人如果能够使用民族姓氏!那么民族意识会比我们更高更强、满族的民族姓氏又会被重新挖掘和研究,。
满族的地理位置,人口和风土人情等资料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郸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0431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7954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8831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7198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1795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0431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1140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5696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0312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余下全文>>!
满族姓氏的由来?
  满族的姓氏是以复姓为主的、有三个来源:     1。以部落或地名为姓     例如:清末的慈6614喜太后、她姓“叶赫那拉”!其中“叶赫”是清朝之前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名!而“那拉”则是现4556在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一带一个叫那拉河的地方?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叶”!“那”等!     2。借少数民族的姓为姓     例如:清初的孝庄太后、她姓“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姓源于蒙古人的姓!是元代孛儿只斤铁木真的族姓!译为“蓝眼睛的人”!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博”!“包”等。     3,以图腾崇拜为姓     例如:清朝的权臣和珅!他姓“钮祜禄氏”!这个姓是满族647个姓氏中最老的姓。这个姓被译为“凶猛的动物-狼”。     现在姓这个姓的人改姓为“钮”。“郎”等。     例如:郎平(当代著名排球运动员)     对“裕瑚鲁氏”我也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现在姓这个姓的人已改姓为“娄”,“于”,“玉”。“裕”、     其中姓“裕”的人中最有名的要属裕德龄和裕容龄两姐妹了。她们初为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和容龄公主(寿山郡主)就是她们、     德龄公主与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后改做报馆记者)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随夫去美国,抗战期间,德龄曾追随宋庆龄在3341海外从事爱国救亡运动、为给抗日军民筹集经费和物资做出了贡献、1944年11月22日,德龄在加拿大死于车祸。享年58岁!容龄公主曾任北2056京总统府女礼官、晋察政务委员会交际员,解放后任国务院文史馆馆员!。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