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汪姓是怎么来的
汪姓的来源

汪姓是怎么来的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8360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可谓悠久异常!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同时5420汪氏也必是贵胄之后、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的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7671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 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汪姓分布  8775 春秋时!鲁国有童0407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8172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锭汪姓居民、自清康3884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8748又有远播海外者,     郡望堂号   堂号:"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0955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及姓来源
  1456及姓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生子0883武庚举兵反周。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1012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滑国被灭后、箴氏族人四处分散、其中有逃迁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改称为汲氏!后有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朝时!有位王族叫康叔、受封于卫邑、后建立了卫国、   后来卫国君3520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氏,世代姓汲!其中有因避战国末期的战乱,而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者,   二.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5943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5601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範(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2165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三.历史名人:   及 宦:(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
么姓的来源
  “么”做姓氏读同“腰”在字典里。“么”有很多个读音、作为副词可读为me!mɑ。me,yāo,但作为姓氏则为“yāo”(音同腰),不少么姓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当自我介绍说姓“yāo”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还必须进一步解释。这时候“名人效应”会显得格外有效。“我姓yāo,女歌唱家么红的么。”如果仍被追问则只好继续解释: “就是什么的‘么’,它做姓氏时读yāo”。在么姓姓氏网上、“幺”的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可与“么”平分秋色、因为不少么姓人把自己的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这样说、“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上1345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 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9249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āo的么应作幺”(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冠县是山东么姓最大聚集地“QQ群现在有3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河北唐山和山东冠县是两个么姓人最聚集的地区、”么传璋现在邯2460郸工作?他的祖籍正是冠县!“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么氏十代孙进士么显名借鉴《孔氏家谱》。首次对冠县《么氏家谱》进行了整理修编!截至2009年《么氏家谱》进行了第十四次续修,共收录了27代。男丁9274人,冠县么姓的人同宗同源,传5809承非常有序,”么传璋说。么贵娴也来自冠县、据她介绍,冠县东古城镇大约有5000多么姓人,主要集中在南么庄。北么庄,么安堤。李才。正坦等几个村里。其中北么庄规模最大、绝大8276部分村民都为么姓、“么”未被列入宋版《百家姓》,记者在搜集么姓相关资料是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么姓在全国500个大姓里排名第420位,”但当记者在网上以“中国500大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查得的结果显4344示:么排名第328位,而幺排9008名第333位!么传璋说自己也看到过这句话,但认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么传璋没有掌握经过统计后全国么姓人的人口数字!但他认为根据概率加以推算得出的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姓氏群里有300多人!其中唐山地区最多!占了将近50%。其次是山东。接近40%。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大约10%,结合2009年冠县地区对么姓男性统计的数字。现在全国的男性么姓人应该有2万多,”么传璋说。如果以么传璋的推测结果为基础!再结合目前大致的男女人口比例,全国么姓人的总人口数应约为3万人,可见其确实是一个稀有姓氏、山东么姓来自山西洪洞  据么传璋介绍。“就现在掌握的文字记载显示!山东地区么姓的最早的祖先是么从善,”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事和水旱蝗疫酿成了极为严重的灾荒!一时间!“中原之地淹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其中。山东、河南灾情最为严重、明朝建立后为安定局面,维护统治而推出了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9260规模移民潮由此开始!“先祖么从善、祖籍山西洪洞。就是这个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铁条乌鸦窝迁到当时馆陶陶邑的。2224推......余下全文>>。
姓:“申”的来源及传说—传说故事
  申(Shēn)姓源出有五:   1。0382出自姜氏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所载、商末时,原姜姓封国在今河0630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境)、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   2!伯夷,叔齐后人   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所灭!其后人也以申为氏。   3!出自地名炎帝后人5491吕封于申地,这个申地在1719今上海市一带?今黄浦江就叫申江(战国时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地?申江改春申江,这是后来的事了),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4,出自芈姓申叔时!楚国公族、因为封地在申,所以称申叔时!后人有申叔跪!申叔展等。 5,出自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① 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② 清满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单姓申!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③ 今满!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均叮此姓、④ 另据晋冀豫交界地区部分申姓族谱记载!元代灭亡之时、分封在山西上党一带的元潞王家族改姓汉姓“申”并留居当地、其后子孙分别迁各地!主要的留在当地和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一代!     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焚、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建立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
郑姓的来源
  一说: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来源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于槿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友即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任司徒!见幽王无道。便向当时的智者太史伯询问自保之计!太史伯说!在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的虢、郐两诸侯之间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产富饶!可以在那里安置家室和财产!桓公依计而行!可惜还没来得及安顿胆、就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了,此后,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帮助周平王巩固了东周,因功被赏了虢,郐之间的土地。在那7452里建立了新的郑国!由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公子鲁!鲁7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之5 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从此定居在那里!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      又说: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 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一带、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现在河南还有一个新郑县!根据考据!这也是一个因郑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 这个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来的郑国。虽然在战国时被韩所灭。子孙流离分散于河南4070境内各地!但是、到了汉唐之后,却大放光芒,为中华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专治经学的学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郑”、指的是郑众和郑玄。而以郑玄所享的名气为盛、 郑玄是东汉人,一4791生沉浸诸经?所注3246之经书有易,诗。书!礼,礼 仪!论语,孝经。尚书大传等!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大学者。不但在兵荒 马乱的东汉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现在。也备受后人的敬仰?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 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姬昌(周文王)→姬发(周武王)→姬诵(周成王)→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於郑。!
向姓来源
  姓氏起源1   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名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   姓氏起源2   哗 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南部。后来国灭,向国国君的后代就5109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向姓的一支。   姓氏起源3   出自子姓,为汤王的后代。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8100桓公有子名肸(音b)?字向夫。世代为宋国卿士!其后亦姓向、成为向氏。   姓氏起源4   出自司马复姓,起因:因诸葛亮借7145地不还(现为湘西地区),囤兵赶跑当地的土家族、其首领将军姓司马、诸葛亮赐其向姓(向:意思为向着太阳的窗户),并长期居住!此首领后生九子!分别行成现在的九支向姓!湘西地区现存住要为其中的四支,四川重庆现在其中的一支,还有一支在贵州、其他几支现存已很少,无法考证,   姓氏起源5   出自相,7575湘西土家向姓。相传改3876自相姓。有相单程,有土家首领人物。   姓氏起源6   相传这土家三神之一的巴务相后代!现今湘西还有众多的向王天子庙、正是供奉的巴务相(向王天子!向佬官人)!、
姓汪,取名字
  汪精卫、
陶姓的来源陶姓的来源是什么
  姓陶的人、真是既荣耀、又幸运,因为他们的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这份荣耀与生俱来。实在令人羡慕万分!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帝尧、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为什么还要称他为陶唐氏呢。其中是有缘故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4894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3273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6868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2130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根据以上的分析,天下的陶姓,不但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还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一切都是脉络分明、清清楚楚!   另外。据《姓氏9647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姓5669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1258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5443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6467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5348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4620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1747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1949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5511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1214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1247封在陶丘,7230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2091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余下全文>>。
四川颜姓来源
  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5027寻根溯源 颜姓来源有三:1?出自曹姓!陆终之后、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颛顼之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2,出自姬姓。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其后以邑为氏?3。他族改姓而来。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综上所述!颜姓主源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境内!先秦时期!颜姓主要在齐鲁大地繁衍。但此时已有颜姓人入居河南、如据史载。周哀公二十七年。陈国因颜涿聚死于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颜晋继承,西汉时!颜姓人有济南亭长后迁九卿的颜异!有官至齐郡太守丞的鲁国薛(今山东薛城)人颜安乐。可见此际颜姓仍主要繁1110衍于山东一带?东汉时有楚人颜忠、说明此期已有颜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晋南北朝时。世居在琅琊!东鲁一带的颜姓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而受影响、反而高官不断!族大人众,并发展成为颜姓琅琊,鲁国郡望。隋代以前,一支颜姓由琅琊临沂入4828迁关中。到了唐代。此支颜姓下传至颜师古(颜回三十七代孙)时。开始发达昌盛起来!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 !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均有名于当世。或仕宦当朝、或书法造诣精深。或两者皆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颜姓风光9521显赫一时。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孙弘、4529官金陵同州参军,长子诩为永新(今属江西)令。次子普、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普之长子泊迁永春卓埔!后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及江浙等地、颜姓入川始于唐代。有颜有意!由成都县令7366官至刺史。北宋末期、由于康王赵构南迁杭州、有山东、河南等地颜姓播迁江南,南宋末期、居于江浙闽赣一带之颜姓人为6903避兵火。有迁两广。两湖之地者、明初!颜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清初、颜姓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康乾年间,有山东之颜姓闯关东入东北三省!此际亦有颜姓人渡海赴台,进而盯迁海外!清末时!颜姓人已广2986布全国各地!如今!颜姓人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山东多此姓。该省颜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
何姓的来源,别太复杂
  何姓的来源!来自(韩)的谐音误读作为姓源出于音讹,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