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苗族的节日、风俗、饮食、
苗族最喜欢的节日风俗

苗族的节日、风俗、饮食、
  交通3767银行后边有几个馆子不错、不过每个人口味不同、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
苗族主要有什么风俗,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9808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6014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早晨!晚辈将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诚地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若干年举行一次,七八年。十来年不等,“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一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0097“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0845新节”!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8382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着天边、借着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1710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在仓2661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
苗族风俗有哪些?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9371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8044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2368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揣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2775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台湾有哪些风俗?
  台湾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据截至1998年8月的统计,已达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的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31‰、 平均每平方公里586.83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人口密度超过了广东,四川等省份、 台湾人口分布的特点是西密东疏。全岛人口多集中在西部平原、西部平原一共17个县市(台北。高雄、基隆!台中。新竹。嘉义!台南7个市和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10个县)、面积为18!71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52%!而人口则占全岛总人口的86.1%、 中部和东部多是丘陵和山地。共有5个县(南投!屏东!台东,花莲、宜兰),面积17。063平方公里、约占全岛面积的48%、人口只占全岛人口的13.9%、 台湾同胞绝大部分为汉族,约占全省人口的98%!1946年以前,他们中的80%左右祖籍福建?其中以漳(州)。泉(州)人为最多,约20%祖籍广东!以梅(县)。潮(州)人为最多、故全省通行闽南话!1949年前后自大陆去台湾的人则各省都有,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约40万人左右。 台湾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八族,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明清时代的大陆汉族移居台湾、多居于西部平原和东!北、南部沿海平地。与平埔族杂居,平埔族已与汉族融合!生活与文化都接近汉族。据统计:平埔族1943年有62。119人!80年代有约10万人。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受到阻滞,迄今有些地区的高山族同胞仍过着半耕半猎8790的生活。高山族同胞勤劳,豪放!能歌善舞,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杵舞”、音节铿锵、优美动人, 台湾居民信奉宗教相当普遍!其中佛教。道教的信徒最多,约占全省人口的1/3!天主教,基督教居次。约占全省人口的3%!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信奉回教!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理教等。在民间还4833有白莲教、救世教。一贯道、真空教等各类会道门组织的活动。高山族中还保留一些原始宗教!全省各类教堂和寺庙甚多!平均每4.5平方公里就有1座,将近各类学校总数的1倍。 台湾的普通话很普及,它不仅是官方语言!在社会上也成为通用语言、但在民间!广泛应用的是“福佬话”即台湾的闽南话。早期的大陆移民主要来自闽南,特别是漳州和泉州。他们在台湾杂居之后,泉州音与漳州音9723逐渐形成一种“不漳不泉”的闽南话!即福佬话!它吸收了高山族语言和日本语的一些语汇及语法?因而福佬话已与福建的闽南话有些不同。 客家移民来自广东省的三个地区、客家话也有三种语群。即“四县”(属于旧嘉应州的兴宁。五华!平远!蕉岭等四县使用的客家话)。“饶平”(属于旧潮州府的饶平一带使用的客家话),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民族文字、有些5761民族有相似的基本语汇?但互不相通。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又称印度尼西亚语系,可分为三大语团!即(1)泰雅语团:包括泰雅语、赛德克语、(2)曹语团:包括曹语,卡那布语!(3)排湾语团:包括排湾语。鲁凯语。卑南语!阿美语!布农语、赛夏语,雅美语,高山族语音的音系,各族都有а!i、u,e,o五个元音、辅音20—23个不等!台湾岛内特色民族技艺 (一)南管戏与南管乐 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主要流行于泉州!厦门一带,后来传到台湾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有近500年的历史。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贴、外七行、故又称5897为七子班、或七色。七脚戏。由成人扮演者叫做大梨园、童伶扮演6655者叫做小梨园,基本曲调为南管音乐?宛转悠扬。曲牌名称也多与南7503北曲相同!因此被认定是宋!元南戏的遗音!伴奏所用乐器、可分弦、管及打击乐三部分, 南管乐,又称五音、南音!弦管,郎君乐。其3937内容分为:(1)指——是可唱的套曲!在歌词边附有琵琶指法谱、但如今只供演奏而不唱、现存套曲48套,(2)曲——属散曲的歌曲、附有南管工尺谱?现存数目超过千首,演唱方式采用上四管(即洞萧,二弦,三弦!琵琶)!歌者居中!执节(拍板)保留汉代“相和歌”的遗风。(3)谱——器乐的清奏部分,现存16套。演奏方式被认为保留了唐代“大曲”的遗风、(二)北管戏与北管乐 北管戏与北管乐是指中国北方语系的戏剧、又称“子弟戏”(因多为农村子弟的业余戏团而得名),也称“乱弹戏”(来自乾隆时的“花部”腔调)!其唱腔基本上是“板腔体”。唱词多采七字或十字句型、但有新旧两派之分:“福禄”(或福路)为旧派、保存了梆子腔的系统。主奏乐器为壳仔弦(椰胡),“西8933皮”为新派。为皮黄腔系统、主奏乐器为吊鬼子(京胡)。(三)山地民歌 从民间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台湾山胞的民歌!是一大宝库。不但在人类歌唱的历史上,提0959供了具体的例证,而且还发展出令人惊异的复声或和声合唱技巧!(四)福佬系民歌 演唱方式属于单音的曲调唱法。因产生地区的不同!各有代表作,如西部平原的“草蟆弄鸡公”。兰阴平原的“丢丢铜仔”与恒春地区的“思想起”、(五)客家系民歌 指由广东与嘉庆州为主的汉族移民民歌,客家住民多分布于桃园,新竹、苗栗与高雄屏东的丘陵地区,通常以山1687歌或采茶歌?与福佬系的小调相比美、(六)皮影戏 皮影戏的产生约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于台湾流5241传也有两百年、发祥地为高雄县、盛行于清初!俗称“皮猴戏”,演出时间多为夜晚!舞台高约丈余,前台张挂白布为幕!后置灯光、把皮影投射在布幕上!皮雕人像高约一尺到一尺半左右。是用2167兽皮揉成半透明状、再雕刻人形,上色!涂上桐油!以增加其透明度、然后磨平而成,头部可调换,影人精雕细琢!人像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剧团的组成很精干,有主演。助演、歌唱者各一人!乐师约4人、(七)布袋戏 布袋戏也称掌中戏。同样是从福建传入!由主演者舞弄木偶。作戏剧化表演。舞9067台如一佛龛!称为“彩楼”!为了装运上的方便可以分解,传0256统式的舞台。高约5尺,深约1尺、戏偶则高约1尺!观赏范围大概为台前的20尺之内。后来,又进行了改革!木偶比传统布袋戏木偶大了三倍!据传、布袋戏有3个派别:(1)南管7419调——泉州移民传授!重文戏,高雅,(2)北管调——漳州移民传授!重武戏!神奇,(3)潮调——潮州移民传授。唱腔高扬!戏路与南管相同、(八)悬丝傀儡戏 悬丝傀儡戏据说产生于西汉、到了宋代,技艺发展到高峰,影响所及还扩大到后代在舞台上由人所扮演的戏剧!其举手投足!不无关系、此剧种传到台湾后!分为两派(1)北派以宜兰为中心!很少越过新竹以南、演出时间多为神庙落成、开庄祭土,七月普渡。或在灾祸发生之后的敬天谢神、(2)南派以台南为中心、很少越过嘉义以北。演出时间,除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及民间的结婚或酬神外、很少是为娱乐而表演。木偶长约一尺七寸、7746一个完整的戏班。应备有72个头。36个身子!代表72地煞,36天罡!寓包含宇宙所有精灵之意!有4个戏箱、两个装木偶!两个装乐器及工具。空箱可权充坐椅。“前舞台”占四分之一?是表演区,“后舞台”为工作区。演出人员也分前后场,前场至少要有27900至3人!负责搬演、演员皆为家庭成员!最重9367要的仪式、是主持“出煞”,后场主要的任务是配乐。约4至5人、大多非家庭成员。这种戏禁忌颇多。充满神秘色彩、(九)宋江阵 宋江阵原为国术的团体表演,配以锣鼓伴奏。后来因地方治安情况不好!乡镇多有自卫组织,地方土绅乃延师训练子,配以108人、6533一喻36天罡与72地煞!现在已缩小至36人为一团,在迎神赛会上表演!(十)工艺 台湾的工艺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其特性为:(1)以实用为目标、在纯朴中表现了美。(2)或为无名工匠之作,当时不被认定为专门的学问!但却是丰富经验与精巧技术的产物。(3)造形单纯。但不单调!(4)是手工艺品,但同一项目的产量并不少。(69075)能反映自然环境与时代背景,传统的民间重要节庆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俗称“开正”、乃岁首之日,古代相传。以12种动物配合60甲子纪年,开正为亥终子初时分。家主陈列香案贡品,参拜天地及祭祖、开启正门、俗称“开财门”,燃放爆竹!意为除旧布新、再行“贺正”,由幼辈向长辈拜贺!俗称“拜年”。由家4014主分赠岁钱、俗称“压岁钱”!礼毕全家共进早餐,老幼全7135穿新的衣服?走向吉方,曰“出行”、0978并带香烛礼品、到庙宇进香,企求平安康乐,春节前夕称为除夕、民间也极重视。全家团聚共享佳肴美酒、有长夜不眠习惯。称为“守岁”、同时!还有张贴春联,饮春酒,迎春接福等习俗, (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1640称“元霄节”!俚语说:“十三点灯起。十五上元冥”,灯节的前几日称“放灯”,最后一日称“谢灯”。又称“三花灯”!此日家家悬灯结彩、竞放花火!并贡奉元宵水果,设置香案!举家朝拜!夜间举行灯会。龙狮齐舞!实在热闹、近30余年来。台湾各地多在寺庙中举办花灯展览!灯型制作、争奇斗妍!更有电动花灯!人物栩栩如生。尤为好看、(三)清明 古代称清明节为“寒食”、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代(公元前650年)!为纪念晋文公时功臣介子推三月五日被烧死而定。是日。民间思6554念子推,因子推死于火,不忍举火,冷食一月、后渐减为三日!至今冬3326至后105日,预作干粉为冷食,谓之禁火。因定寒食日为清明节、清明扫墓习俗流传甚久!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以纪念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又称“诗人节”!起源于公元前229年5月5日为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而故招魂,民间于正午时分奉供粽子醴酒祭祀祖先。用艾草。蒲菖插置门首,或煮水沐6331身谓可避邪驱暑,并在河滨举行龙舟竞渡,风雅之士雇舟放棹中流。吟诗饮酒!观赏龙舟、俗曰“游江”。以此悼念屈原!(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家家在庭院奉贡水果、月饼,对空朝拜。俗称“拜月娘”。祭毕全家分食月饼、赏月纳凉。各戏院也应景演出“嫦娥奔月”等戏剧。风雅之士会聚一堂。猜迷射虎、谈艺敲诗。饮酒取乐!名为“赏月会”、亲友邻里以月饼相赠!5271谓之送“送节礼”!中秋称为秋节。以其当三秋之中、故得中秋之名。中秋之名自周朝开始、中秋玩月、起于唐代、而食饼赏月,则始于宋朝。(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有吃糕!饮酒!登高!赏菊之风俗!1966年。8171台湾当局公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台湾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 台湾自从明末清初福建。广东人民大规模移居开垦、才逐步被开发!日本殖民者虽然挖空心思实行民族同化!但遭到台湾同胞的顽强抵制、国民党迁台又有大批大陆人员来到台湾,所以台湾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一般保持着闽,粤地区的特征!(一)衣食住行1,衣饰!以往乡村男女多穿汉服!中年以上的妇女喜着长衫?或短衣短裤、老年人喜着青1631黑色衣衫或香云纱,日本统治时期西装革履开始流传到乡村,几十年来已相当普及、城市妇女有的穿旗袍等民族服装!目前。青年人多穿西装或港衫西裤?乡村男女则常戴斗笠或裹毛巾。以蔽风日,2!饮食,台湾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节日喜庆时!多用鸡鸭等丰盛酒菜宴请客人!台湾居民都嗜酒!祭祀神明。宴请客人。必备良酒!春夏之交。秋冬之际。多以中药炖煮动物性食品以提神补身,菜肴多用味精。砂糖等调味。酒楼饭店经营川粤。京!津。苏。浙,湘!闽等地风味饭菜,高山族同胞目前生活水平还较低。有些仍以芋头,甘薯为主食!3!居住、台湾的房6845屋造型?大体可分为中、西、日式三种!中式为平房。多是闽南式样。有一条龙。辘轳把,三合院!四合院等、以浊水溪为界!农村村落、北部为散居型,南部为聚居型!大多建在山凹近水处,以避风沙、4316西式多是楼房!从前都是砖造!近年来大多改为钢筋水泥,日式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市镇房屋多属西式。随着近年来工商业的发展?新式公寓住宅迅速增加!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住房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仍有许多人居住在简陋斗室!4。行走。目前!台湾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摩托车,近些年来汽车?飞机,轮船、9230火车的数量增加,比较方便,私人汽车大量增多!出租汽车普遍于市镇!有不少的客车备有冷气、但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交通不便。河流多的地方尚需帆船、舢板、山区无路可走!只能沿山路登攀跋涉。(二)婚丧喜庆1,婚嫁!从前,台湾的婚礼规矩较多!同姓不婚,婚嫁有大娶(明媒正娶)和小娶(招婿或半招嫁)之别?一般需经议婚?订婚!完聘、迎亲四个阶段。结婚年龄!一般男不超过30岁!女不超过25岁。目前已由媒人介绍改为自由恋爱。花轿改为汽车。到法院公证结婚!但是台湾婚礼的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许多青年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在农村。有部分人乐于集体结婚,高山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多是幼年7026时由父母做主,所以婚后常有离婚现象、2!丧葬、葬礼同大陆相近,父母死后,当夜要由儿女守灵、全家举哀,供饭一碗!焚纸钱!并为死者赶制寿衣,同时走亲告友,购进棺木!然后祭祀,祭罢!子女扶尸就殓,仃柩室内!早饭供奉“孝饭”并轮流啼哭。然后择日出殡,出葬队列如长龙、亲朋送至近郊,孝男叩谢辞行!然后用货车运棺木至墓地埋葬!目前、火葬已0827相当普遍、台湾一些地方设有殡仪馆?火葬场及公墓!有的佛教寺。塔也奉存骨灰。3!生育!妇女生了孩子。必须告诉亲友,名为“报喜”。满月时,则以红蛋分赠亲友,邻居,以示吉利!孕妇分娩至满月,称“做月子”、一月以内多以麻油猪肝为副食!外祖父8728母在满月。四月,周岁时,必须送衣服礼物给婴儿!台湾重男轻女比较严重,生男不论弥月,周岁,16岁!都举行隆重的仪式、而生女则大为简化甚至不举行仪式、近30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家庭节育计划”,提出的口号是“两个0552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样好”!4。寿庆、台胞喜欢过生日。男女成人后、每逢诞辰!都由家人准备素面、香烛等举行简单庆祝仪式、一般从50岁时起开始称寿。60岁为下寿!70岁为中寿,80岁为上寿,90岁为耆寿!百岁为期颐!每逢寿期!由子孙发起庆祝,邀请亲朋、颇为隆重。(三)礼赠禁忌1!禁以手巾赠人。从前、台湾民间丧家在办完丧事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有“送巾、断根”之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若赠人手巾,即不禁令人想起不吉利的丧事与断绝、永别之意。2!禁以1660扇子赠人,扇子价廉易碎!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深天凉。即有“秋扇见掮”,意即太绝情、用完后就被甩掉。狠心抛弃、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无期见”!即基2811于此种心理!恋爱的青年男女赠送扇子表示快冷的意思,说明心不诚,因此、千万不要以扇子当礼物赠人、3,禁以剪刀赠人、剪刀属伤人的利器。其含有“一刀两断”!“一剪两断”的意思!赠剪刀会使人有不怀好意之感,所以、切勿以剪刀赠人!4、禁以雨伞赠人。台语“伞2543”与“散”同音。若拿伞来赠人,犹表送“散”给对方之意!且台语“雨”与“给”同意,“雨伞”与“给散”同音。难免会引起对方误解、5!禁以镜子送人。因为镜子容易打碎!“破镜难圆”,还有好象嫌人丑陋,让人家照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意思。6!禁以钟送人,因为“钟”与“终”同音,送钟会使人想到“送终”,8805易引起友人的反感,7!禁以甜果送人,甜果即年糕!是台湾民间过年祭拜神明祖宗时的必备之物,但在丧家守孝时严禁蒸食,因此,如以甜果赠人、会使受赠者联想家里发生了丧事。自然要忌讳,8,禁以粽子赠人,台湾民间丧家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赠粽子、如以粽子送人。会被误解为把对方当丧家、故此也在忌讳之列!9。禁以鸭子赠人作“月肉”,“月肉”是指分娩一个月以内的妇女吃的肉!她们吃的“月肉”通常是是麻油鸭,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鸭子属“冷性”!她们不宜吃用。并且台湾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若以鸭子作为贺喜礼物、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兆头,台湾6454特色的祭奠活动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祖先崇拜,叶落归根的观念是台湾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台湾!家家户户都供奉着祖先的灵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节日、都必须先祭祖问安,而续祖谱和传统的祭祖仪式等,仍在台湾民间一代一代地传继着! 台湾民间在岁时节庆一般都要举行各种祭典活动?数目之多实在惊人,据不完全统计、8896每月各种祭典都在15种以上、农历正月多达47种!台湾民俗中的祭典活动主要有孔子!妈祖诞辰祭典,上白礁谒祖祭典,城隍爷出巡祭典,中元节普渡祭典以及郑成功祭典等! (一)孔子诞辰祭典 至圣先师孔子在台湾民俗信仰中、地位相当特殊、早期祭孔大典分春秋两季举行。后改在每年农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并将这一天确定为教师节。台湾全岛共建有十二座孔庙!最大的一座是位于台北圆山动物园西面的“台北孔子庙”、祭孔大典这天?要举行隆重而庄严4053的仪式!不仅学校的师生都要参加!各级的政府官员也要全部出席。以示尊师重教、 (二)妈祖诞辰日祭典 农历3月23日为妈祖诞辰日,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居民信奉的水神、相传妈祖常往来于海上!解危救难!因此航海的人都信奉她,称之为保母!清康熙三十三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福建蒲田县的湄州奉妈祖神像渡海来台,并在北港建立了一座小寺奉祀妈祖、从此妈祖在台“安家”。由于台湾四面环海,大陆居民渡海移民台湾时。多觉受到妈7643祖的庇护,而且台湾有许多人以捕鱼为业。因此信仰妈祖的人很多、现在全台的妈祖庙总计达383座!其中以北港的朝天宫香火最为旺盛。每年农历3月23日是妈祖的生日!从正月起!信奉妈6424祖的善男信女,便纷纷从全台各地涌入北港的朝天宫、掀起盛大的为妈祖2025过生日的进香活动。 整个进香祝寿仪式庄严!隆重,热闹非凡,香客们满心虔诚,长途跋涉前来进香?祭品堆9736积如山?香烟缭绕。鞭炮声不绝于耳。酬神戏目让人目不暇接。进香的最高潮是农历3月19!20日北港妈祖绕境这一天、上午9时整!5470人们抬着妈祖神舆!在震耳的鞭炮声中、开始一年一度妈祖绕境巡行的盛大庆典活动。妈祖在“千里眼”将军和“顺风耳”将军的护驾下。绕行于北港镇的大街小巷!神舆所经之地。3159家家户户门户大敞,摆出供品!燃放鞭炮!以驱邪逐怪。巡境队中。狮阵、宋江阵,大鼓阵、八家将等、各自摆开阵头,表演拿手好戏、由各商业团体,邻里承租的各式艺阁!也游行街头。古装的、时装的,静态的,各式各样的艺阁。令人眼花缭乱,进香的人,看热闹的人把庙前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年年妈祖过生日。岁岁祈求保平安,这一古老的祭典活动?成了台湾下海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台湾省所祀“妈祖”庙宇!共有300多所。神座系由福建省“分身”恭迎到台!奉祀的主要庙宇有云林县北港镇朝天宫、马公天后宫等,一般家庭及舶户均有贡奉、台湾有“拜妈祖、怀故国”之民谚! (三)上白礁谒祖祭典 白礁系指福建省泉川地区同安县的白礁乡!上白礁就是前来大陆白礁之意!表明了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民后裔。借遥拜福建白礁乡济宫祖庙。以缅怀大陆历代祖先! 每年农历3月21日。位于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上白礁谒祖祭典。一方面追怀大陆上的祖先、另一方面遥拜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的慈济宫祖庙?这个祭典从郑成功来台到现在,连续300多年。从未间断、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饮水思源不忘本的精神、每年此时!众多的香客。僧侣和游客齐集这一小镇、人数多时超过20万。真是热闹非凡!盛况不衰!特别是1981年阴历3月21日举行郑成功收复台湾320周年盛大谒祖祭典时,有10万人参加。 每到祭典的这一天!在外做事或读书的学甲人!都尽量赶4484回镇上。将慈济宫内保生大帝的神像迎送到将军溪畔当年登陆地点。遥祭大陆故土!学甲人把这一祭典视作无比重要的大事、全台各地的保生大帝信徒也千里迢迢抬着神轿、拿着盖伞!敲锣打鼓来到学甲镇参与祭典、 现在。台湾当局为了配合这个祭典活动。保存民间迎神赛会中的民俗技艺!以及招揽旅游观光客,特意举行全台艺阵比赛、使得这一活动规模更加盛大、成为全台引人注目的!最为壮观的祭典活动之一、 (四) 城隍爷出巡祭典 祭祀城隍爷、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活动之一,每年0198农历5月13日,是台北霞海城隍爷诞辰、有盛大的城隍爷出巡活动,俗称五月十三大拜拜, 台北霞海城隍爷是清0160代淡水厅的县城隍!于道光元年由福建同安奉请来台、其信徒众多。祭典特别盛大。城隍爷出巡时,先举行请神仪式,就是把城隍爷及配祀各神像请出,安放在神辇里!然后出发,出巡先列中有南北管乐队,舞狮队。艺阁,信徒,加7037上参观的民众有几十万人之多,凌驾台湾其他祭典盛会!因此台湾有一句俗话:“五月十三人看人”, 台湾人认为祭祀城隍与其它民间信仰一样。对安定民心,劝人行善。促进旅游有一定功效、所以这种几十万人聚会娱乐的民俗活动仍然盛况不衰! (五)中2414元节普渡祭典 农历的7月15日。俗称“3603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佛信徒一个极重要的节日,在这个大节日中!台湾农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及阴间鬼魂,企望“普渡”众生与亡灵! 在台湾、最普遍的传说是:每年农历7月1日凌晨!地府开鬼门,让所有在0412阴间受苦难的鬼魂。能回9552阳间探望生前的老家和后世子孙。阳间的人们统一在7月15日、为所有鬼1407魂举行大拜拜、让鬼魂享宴一番。到7月30日,假期结束,这2371些鬼魂重返阴间, 普渡当2699天点燃高高挂起的灯笼。以便指引到阳间的鬼魂前来聚集、若是邀请水里的鬼魂!就得“放水灯”。台湾的水灯通常糊成小屋形状,钉放在香蕉叶茎上、里面插上一根蜡烛、放水灯的活动?过去在台湾极为普遍、规模也很盛大!但现在保有这个仪俗的只有基隆、新竹新埔和桃园一带了,其规模和声势更是大不如前。过去家家户户杀猪宰羊。而今大量的牲礼已为鲜花素果所取代!今天只有在少数的村镇里!才能看到较完整的祭拜仪式, 至今仍保持中元祭典的村民说。“普渡”祭典不会在他们那里消失,2681他们认为:敬鬼神,祭祖先、原就是中国人的传统!大拜1982拜也能给平时忙忙碌碌的亲友?乡人一个聚在一起的机会。因此!中元普渡以其中国农民特有的民俗6248结合佛教?道教的宗教活动。还在台湾各地香烟缭绕!举灯膜拜中延续着、 此外。台湾同胞还有许多与大陆基本相同的传统节日,现在仍盛行的一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扫墓祭祖!端阳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2409月吃月饼等。即使在日本统治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仍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土家族的节日风俗
  土家族节日习俗:过年、赶年,过月半     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将祖先祭祀日称为“过年”, 但0988“过年”的时间,则因姓氏,宗支,地域而异,如:酉水6239河西的彭姓和石堤彭!白、李!马!蔡、田六大姓为三月三!酉水乡龙头村田姓为四月八!可大。沙滩、酉水等乡李姓为七月初一、过族年、要在祠堂里举行祭祖仪式、先祭土王。再祭本族祖先、祠堂里、整日鞭炮不断、铁铳轰鸣、号角声声,“嗬喂”阵阵。其盛况是其它节日难以比拟的。后逐渐改为户祭,祭祀的土王!有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也有祭冉宣慰, 田宣慰、杨宣慰以及马伏波的!祭祀的本族祖先中,扬姓祭杨再思,李姓祭“天”字辈的三祖先,部分 彭姓和谢姓八部大王!祭祀毕,游乡串寨!走亲访友。对歌宴客、真是“满山满寨都是歌。宾客如流欢乐多”!长达三!五日之久、     关于“过年”的来历,说法甚多!主要的有三种:一说祖先从湖南迁来时、有的坐杉木船,有的坐柏木船,有的坐青钢木船。因船速不一!到达有先有后。人们将到达的日子1232定为“过年”,于是。就有的为四月八、有的为五月初五,有的为五月十五了!一4437说祖先出征打仗!有的将出发的时间作为“过年”、有的则将归来的时间作为“过年”。以致时间不一、如李姓说:“天”字辈三位祖先七月初一出征时、全族团聚!以后年年七月初一纪念。一说八部大王于国有功,皇帝见他武艺高强!害怕皇位失落、便将他毒死在归途中,人们将他的殉难日作为“过年”日。 以纪念他!这些!都与古代战争和民族的历史有关?     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称为“赶年”!“赶年”的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7602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护佑。     团年时!要先给果树和犁铧,牛栏!猪圈。鸡舍喂饭!给碓。磨、锄等贴“压岁钱”!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果丰硕!财源兴隆!     关于“赶年”的来历、传说不一、8978有的说明朝时。朝廷调士兵赴沿海抗倭、5974时值春节前夕、便提前过年,团年后。将士好出征,有的说,客王派兵征打土家!年关已近。土家人便提前过春节,上山躲避!等客兵进寨住下后欢度春节时!土王令土兵鸡鸣时杀回、大获全胜。因鸡报晓有功!故过年不能杀鸡。而财物被掠走。没有食品、春节后9554便上山围猎野猪!有的说、贫穷的土家人负债累累?财主年关要来讨债,他们便提前过年、上山躲债,这些说法,都与古代的战争和土家族的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土家人更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7319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 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并杨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民国时期、地方士绅还于月半节作盂兰盆会。流放莲灯于清江,并以香。烛遍插小径!谓之路烛、化钱于野外,施给孤魂游鬼、建国后此类迷信活动逐渐消失、但农村群众依然重视过月半,届时接回出嫁姑娘团聚一日,已相沿成习!...余下全文>>、
苗族的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婚姻模式----苗族婚姻是苗族“男女两性结合而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在苗族婚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过血缘婚!对偶婚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苗族的婚姻逐步从对偶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女子对于夫8937妻居住地的变化,因习惯的惰性决不是那么适应!于是有了举行婚礼后、新娘即返回娘家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或农忙之时才到夫家小住几天,直到怀孕临产才到夫家长住的“坐家”的习俗(“坐家”指夫妻结婚后。女方即与丈夫共同生活在一起,湘西、贵州的苗族在历史上大都不坐家),   恋爱   苗族恋爱时机多选择在一年一度的“踩花山”(后来成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和集会场所)!这是苗族青年男女3348恋爱寻偶的美好时机。苗族青年男女通过在一起对歌!跳舞,小伙子和姑娘得以相互认识!了解!当男女双方相中了合意人。便向对方倾吐爱情!一日相爱、男方以花裹脚和花围腰带赠送女方。而女方也拿出自己千针万线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有的姑娘手里拿着作为苗族青年男女初次定情信物的小圆镜。在花山场卜找到她心中所爱之人后,就以镜为凭iI‘下终身?或约定来年相会,凡参加踩花山的男女青年,不论已婚未婚,都可以自由选择对歌。他人不得干预和阻止。但山歌的内容应该是健康的?尤其是已婚男女!不能在对歌时贬低白己和对方的配偶、以免影响家庭关系。除踩花山外!横箫和响蔑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头不便便表达爱情的男女青年!通过横箫和响蔑传情。知音的男女一听到横箫响、就知道是什么人吹的、送情的是什么人,姑娘只要听到箫音,便知对方约自己在某时某地约会。   一般碍于启齿的姑娘,也可以通过响蔑的音调把白己的意思传递给情人!另外还有对歌,尽管互相不熟悉!只要对上一次歌、便知对方的清!多数苗族男女通过对歌而结成夫妻、对歌有两种形式,一是面对面对歌;1425一是隔山对歌(用猪尿泡绷紧筒底的竹筒!中间牵上长长的线。两方各持一头!线拉伸0072后可通话,因此、也叫“土电话”。凡已婚的女子,其夫一般都不允许对歌。   在苗族传统婚姻中、说亲是促使男女走向婚配的重要手段(即使是自由恋爱也这样)!说亲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男女双方互不认识的。先由叔伯带着男方去向女方求婚。女方答应后、再托媒前去说亲;属男女双方白己交往认识,5732彼此情投意合的?直接由媒人和叔伯带着男子前去说亲;男女自愿结为伴侣!3338且女子已到男子家中居住的,只需媒人和、
苗族有什么特色?
  银饰   苗族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银饰   存钱就是为了婚嫁的时候全部打成银饰佩戴在唬上,所以女孩子结婚的时候,全身上下有一两百斤的银饰,
苗族民族节日的资料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9329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吃新节   挂丁片区在农历六月头卯或二卯!凯棠片区在六月十六日以后的卯日?地午。翁项。旁海!平乐在七月中旬卯日、一4076些在七月半,节日期间!举5792行3至5天集会!内容有游方。跳芦笙、斗牛!赛马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2458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挑上礼品、牵着斗牛前来作客!祭过祖后,宾主频频举杯预祝丰收?第二天开展斗牛,赛马,跳芦笙等活动、夜幕降临、屋内飘出老人们的酒歌声!芦笙场上荡漾着青春的笑语和欢乐的旋律,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的夜空里!   踩鼓节     流传于贵州的凯里,丹寨。雷山等县的苗族地区、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苗族青年男女自动聚集于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这种鼓是用实心楠木挖空、两端绷以牛皮作成的、届时!由一个有威望的老人,将放在他家的楠木鼓和鼓架一齐搬进鼓场,并用力敲鼓、人们都闻声前来翩翩起舞、年轻人趁机择偶!老年人也穿着新衣!围着楠木鼓唱古歌!舞毕,姑娘们便拿出亲手编织的花带!敬献在楠木鼓上,表示对楠木鼓的感恩!人们尽情欢唱,直到天黑才离开鼓场、最后,由鼓主把楠木鼓抬回家。端放于楼上。每8388逢节日还要用鱼肉敬祭楠木鼓,!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如蒙古族的( ),藏族的( ),西南地区的彝族、白族( ),也具有着独具
  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区以及北方平原地区的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五谷杂粮俱食!在0660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间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的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性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麦等做成炒面,广西山区的瑶,侗等族爱吃用油炒后泡开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然后冲泡炒大米花和炒黄豆的“大油茶”。新疆7708少数民族将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语“面包”之意)作为日常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油!羊肉!葱头。胡萝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饭、用于捏团抓食!通常被人们称为“抓饭”、此外、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还有忌食的习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鱼类、穆斯林忌食猪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反映在恋爱婚丧方面。如深受男女青年喜欢的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和布依族的对歌“丢花包”!回族实行的无棺土葬和藏族实行火。水!天葬。这些习俗的形成受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我国民族风俗多种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藏族人民5963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驰名。乐曲节奏悠扬,向以鼓钹!欢乐自在、蒙古族牧民精骑善射。射箭、赛马!摔跤是一年一度“那达慕”大会的精彩节目!传统的演唱形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好来宝”。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哈萨克族的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戴黑绒圆高统帽!女戴圆顶绣花棉帽等等?   满族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8594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4357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6797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4789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朝鲜族   我国的朝鲜族主要生活在东北三省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居住最集中8062的地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他们居住的地区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朝鲜族的房屋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房屋正6762面开三扇或四扇门!室内用砖或石平铺成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朝鲜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短衣长裙。以长布带打结!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裤腿宽大、朝鲜族能歌善舞?姑娘们爱荡秋千和在跳板上飞腾!小伙子则喜欢一对对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有冷面!泡菜和打糕等。   回族   回族8600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他们散居全国各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6618云南等省也有聚居区!   回族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我国也称回教、回族喜9919欢环清真寺而居!在农村往往自成村落!他们的生......余下全文>>!
广西的节日风俗
  南宁地区春节习俗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9768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回到家里、就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然后,用新水煮新年茶给全家喝、壮家女要喝伶俐水!就是在汲新水之前!争着喝由村中7843公认的“伶俐嫂”捧给大家的清水,她们相信这样便可更加聪明伶俐!待嫁姑娘更是借此机会补求在新的一年里找到如意郎君。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舞牛更是有趣。舞牛人用系作精巧的“春牛”表演,一人在前撑着牛头!2327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由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驱赶着“春牛”,簇拥着春牛的还有敲锣打鼓的?唱春牛歌。浩浩荡荡,喜气洋洋。   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0241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8699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7062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4949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打扁担过新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唐代刘询在其《岭表录异》中曾生动地记载了舂堂的舞韵:“春堂者,以深木9290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农家的扁担、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的娱乐形式焕发了生机!   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9801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鸡!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5151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5549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余下全文>>!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