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高山族和满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介绍他的一种民族节日,急求!
满族风土人情

高山族和满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介绍他的一种民族节日,急求!
  高山族:   1.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2.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2755年代中期以 后,1105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其残余影响还在,    3.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   播种祭、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竹竿祭日。猴祭与大猎祭!矮灵祭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   满族:   1.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2. 风俗有很多:   尊卑?等级关0050系上的风俗:请安礼   丧葬的风俗: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满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   棺材不能白茬!要着色。一般是红土色   烧饭风俗:将“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   !。、、,   还有好多。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满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共98字
  字太6157少不够用!
鄂伦春族有那些风土人情
  礼仪   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主要礼节有屈膝请安和磕头两种、晚辈人见到长辈要用请安礼。平辈人见面也要互致请安礼问候!磕9528头礼在祈神祭祖,婚丧!节庆等庄重场合施行!鄂伦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长辈,晚辈人在长辈面前要毕恭毕敬,长幼有序、行为得体!出远门前和回来后都要向长辈请安,出门或狩猎中遇到长辈、在相距很远的地方下马,步行迎上去请安!待长辈人过去后才能骑马行路。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招待必尽诚意、天晚则留客人住宿、鄂伦春族男女有别,男客人不能坐儿媳妇和姑娘的铺位,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铺位。鄂伦春人各个家庭间有互相拜访的礼节[1] !   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等等!比如!狩猎前不能说能打到多少猎物。否则什么都打不到?女人不许坐在“玛路”上、妇女不许铺熊皮。对熊不能称熊,而5452称“太贴”?不能用刀或铁器捣火!否则冲犯火神,年轻人不能叫长辈人的名字等[1] 。   婚俗   鄂伦春人传统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还实行4297间接的交错从表婚?经过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过程,彩礼以马匹为主。严禁氏族内婚或性行为,男女婚姻多由男方托媒人求婚!一般1720求三次才成,第三次尤为关键、求成后。商定认亲,过彩礼的日期,在认亲的日子!男方要留在女方家、时间20天至1个月不等?女方要给未来的新郎换上用黑皮子镶边的新衣服和红布坎肩(背面和肩头绣有云纹)!未来的新娘要把头发梳成两个辫子缠在头上、这是订婚的标志!在结婚那天,新郎和伙伴们以赛马的形式进入女方住地!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后,新郎当晚住在新娘家,第二天新娘被接到新郎住地!新郎的帽子上带貂尾和4个绣花飘带,新娘头上戴着饰品。男女都佩带猎刀,新娘在拜天地时头上蒙着花布。现在的婚姻形式与汉族基本相同[1] 、   节日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8764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6] 、   近现代!鄂伦春1009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2765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6] 。   每年的6月180324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3653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6] !   饮食   过去、鄂伦春人的饮食以兽肉为主,鱼!野菜为辅、后来传入了米面,鄂伦春人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同时也食用小动物和飞禽肉、做法主要有煮手把肉!烤肉。烧肉、炖肉汤、晒肉干!杂花菜、灌血清。骨髓油,生狍肝和腰子等。米面食主要有面片,油面片。烙面饼、烧面!面汤,油炒面、肉粥。稠李子粥!黏饭等。鄂伦春语称油面片为4773“图胡烈”。将擀好的面一片片揪进滚开的白水里,捞出0489后拌熟肉片。食盐!野韭菜花等佐料,倒入加热的野猪油或熊油、拌匀后食用。稠李子粥是鄂伦春族一种特殊的吃法,将稠李子放入粥中煮、爆开呈粉红色即可食用、色艳味美[1] !   鄂伦春族喜喝五味子汤和桦树汁,每年春季的五六月份!在桦树根部砍一个小口,桦树汁便8040会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鄂伦春人还喝一种称作“弟尔古色”的桦树浆、将桦树的外皮剥掉。用猎刀在树干上轻轻刮下乳白色的粘稠状树液,其味甘甜清爽[1] ,   葬俗   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患急病的青3250年人和孕妇用火葬!人死后、穿好衣服头北脚南置于原来居住的“斜仁柱”内!用纸(过去还曾用桦......余下全文>>、
满族为什么尊敬狗狗?
  我就是满周正红旗的!我知道   相传相传努尔哈赤小时侯叫小罕子,由于家境贫寒!十三。四岁上就流落在辽阳的李总兵家里,当了一名洗脚童!   李总兵的脚上有三颗黑痦子!他时常吹嘘说是这三个痦子给他带来了富贵。小罕子听了不觉好笑道:“那我脚上有七颗红痦子。怎么没富贵呢、”李总兵不信,叫他脱掉鞋子,果然不错。李总兵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就叫他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总兵就出发去北京了!小罕子还蒙在鼓里呢,幸亏李总兵的小夫人喜花心地善良?半夜里偷偷把小罕子叫醒、让他快点逃跑、小罕子忙问为什么,喜花说:“李总兵说你是混世龙下界。5234他要到北京告密!好抓你请赏。”小罕子说:“那我们俩一起跑吧!要不然我一走。肯定要连累你,”喜花一听也是,就和小罕子到后院把李总兵的两匹好马——大青和二青牵了出来!骑上马背就朝长白山方向逃走了,   后来,他们的马跑得都累死了,喜花为了掩护他也在一棵歪脖梨树上上吊了,只有平时喂养的一条黄狗还跟着他。小罕子哭着埋葬了喜花和两匹青马。又向前跑去、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他一头扎进荒草甸子的草棵里就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周围的草都烧光了,只有自己躺着的一小块地方草是湿的!再一看!一直跟在他后边跑的那条黄狗、浑身湿淋淋的。已经累死了!   原来,明军追到草甸子。不见了小罕子、就放了一把火、想把他烧死,是那条黄狗跑到附近的水泡子里把身子衮湿了、把水淋在小罕子的周围。他才没有被烧死、可黄狗却活活累死了。   后来。他当了老罕王!成了清太祖、给满族立下了几条规矩:一是满族人家在正房西山墙外?立有歪梨妈妈的祖宗龛子!这是纪念喜花的、二是0647满族人不杀狗,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这是纪念那条黄狗的。、
介绍一下有关阆中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6701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战场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天文文化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1903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存清代考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在四川省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中特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7532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0965醋文化、   [编辑本段]文化名城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9579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4961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1483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7307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子!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政府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
满族的节日
  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颁金节”。“添仓节”和“虫王节”等!满族受汉文化影响?其他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过五月端五和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颁金节   “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命名之日,公元1635年11月22日(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清太宗)特别颁布了一项废除女真旧称的命令。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从此、“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在此之前、无论是自称还是他称,皆通行为“女真(诸申)”,“满洲”(0972满语意为“吉祥”)名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具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未久,满族作为新民族再度(女真人曾建立中原金王朝)入主中原。建6068立了延续260余年,幅员远比明朝辽阔的大清王朝、并确定了中国现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为了纪念满洲民族的诞生,每逢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各地满族人纷纷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    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7976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成龙的形状,故称“引龙”。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   六七月间!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5034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基本不再搞虫王节祭祀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3319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8517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满族代表性饮食是什么??
  哈什玛:满语谐音!意为田鸡、满族传统食俗!为秋季菜肴,烹制方法主要是煨、烤、制汤3类!煨哈什玛是将田鸡剖洗干净后,用热油炸一下即捞出,放入由油!葱、姜。酱油、盐 酒。鸡汤烹制的汤汁中!用慢火烃十余分钟!食用时再调以适量的味精,香油、炸哈什玛是将其剖洗净后!用酒!酱油。葱,姜腌透、再用一细金属丝穿人数只哈什玛?放在红炭火上烤熟即成、哈什玛之腹油还可制鲜汤?其汤鲜美可口。极富营养!   白肉火锅:满族风味菜肴?白肉亦称白片肉,白煮肉!火锅,多铜制。锅壁多挂锡。锅身下部为燃炭之处。中部为加汤之处、上部则为烟囱,两侧配有提环、制法为先将猪肉切成大块。入锅煮熟,凉后用刀切成长条薄片,再将长酸菜切成细丝,将肉。菜整齐码于火锅中,加入清汤(多为鸡汤)!汤沸后陆续添人粉条、蘑菇,虾仁、盐等、熟后可佐以蒜泥,韭菜。花酱、辣椒油食之,在内蒙古东部林区,冬季野味不断、可在火锅内加入狍,鹿。野鸡及飞龙肉、全家环桌而食,谈天说地!边煮边食!味美并可驱寒,至今在内蒙古各满族聚居区8123还保留着这一食俗,    满洲饽饽:满族风味糕点食品的统称!在中国烹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础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点即指满洲饽饽,在清朝、民国年间、因满族各家境不同!满洲饽饽可分两大类、一类流行于普通平民及农家!主要有以下数种:水煮饽饽(水饺)。搓条饽饽,打糕搓条饽饽、豆面饽饽。清明饽饽!高丽饼、酸枣糕、淋浆糕。豆面剪子股、五花糕,盆糕。粳米豆包、发糕、金银卷,蜂糕!瓦垅、炉酥饼。粘糕等。另一类盛行于殷实之家。主要有萨其玛、芙蓉糕、太阳糕!切糕!凉糕。撒糕。打糕!菠萝叶饽饽!苏子叶饽饽!椴树叶饽饽!酸饽饽、炸角子等!满洲饽饽的原料主要是白面或粘米面。制作工艺则多为烘!烤!蒸!烙!由于其历史悠久?经济实惠。已成为满族人的传统食品!至今在内蒙古各满族聚居区内还有多种品类保留、  8137 满洲水饭:满族传统风味食品、作法是将高梁米,玉米渣或小米,放入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浸泡在新挑来的井水中,反复两三次即可、食用时佐以炸酱及各种青菜或野菜,如小葱!小根蒜!白菜心,香菜。菠菜!篙菜。婆婆丁,曲麻菜,柳蒿等!味道清凉爽口!可消暑解热。    糜儿酒:满族传统饮料之一!亦称米儿酒!满族家9911庭多以此为祭祀供品,平时亦饮用,制法是将糯米(黄米亦可)洗净煮烂,捞出锅晾凉,再将适量的酒曲用水泡开6353并搓细、将晾凉的米1582放入坛中,兑以酒曲,然后倒入水搅匀?封口数日后将坛中上浮的“白蒙”撇净!再次封严坛口。一定时间后便可开坛饮用,   蜜饯:满族的传统食品。制作7644方法是:将白糖炒成糖色。7213再加适量的水,白糖!蜂蜜熬至稠状。将削皮去籽,切成条块状的苹果!梨!桔,山楂、杏、桃。青梅,胡萝卜等放入蜜糖汁中、使之粘附均匀即成,内蒙古各满族聚区至今仍保持着喜食与制作蜜饯的传统!    撒糕:满族传统风味面食!亦为旧日大祭时之供品,制法是把小豆磨成豆瓣。用水漂出豆皮后蒸熟制馅!将糯米面用适量水拌匀入笼蒸!俟屉内气7863满撒入铺平!并置豆馅于上。俟蒸气复满!再将米面撒在豆8525馅上至蒸熟!一屉撒糕在食用或充祭品时多切成7寸见方的块!如在正月制撒糕时、豆类采用红色、取喜庆之意、    萨其玛:满语谐音?意为油炸条、满族传统风味食品,7764清代及民国年间风行于北方各地!现改进后的制法是:将鸡蛋打入精粉中和匀。制成面条状,下锅油炸,再将清水,白糖、奶油。蜂蜜熬制成稠汁!与炸好的面条搅拌均匀、倒入铺有青红丝的木槽内压平待凉!食用时用刀切成长方块即可,该食品清香松软。甜腻适口、是中国著名的糕点之一!    喜果儿:喜果儿是指桂......余下全文>>,
满族池姓的由来
  楼上那位仁兄!满洲的确是有姓“野”的、但是那是老姓塔0289喇氏的人,请不要随便便瞎说,     然后回答人家的问题:     在现代的满族汉姓中,“池”跟“迟”通用?一般老姓为迟佳氏或者持嘉氏!     引用某前辈的文章     【持佳氏】C’y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持嘉、迟佳!满族稀姓、清初1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和金代姓氏“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冠汉字姓迟!张!池。金朝著名人物有:尚书右丞赤盏尉忻、参知政事石盏女鲁欢!     呵呵 很稀少的姓氏呢、
姓查的满族姓氏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一是出自姜氏!炎帝后裔。春秋齐国齐顷公儿子被封于“楂”!后代以2390封邑作为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去掉“木”字边旁。成为2416“查姓”,二是出自芈姓,春8083秋楚国公族大夫封在查邑、后代以邑地名为姓氏!西汉时主要分布在临淄郡?即今山东省临淄区一带,查(Zh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氏、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以邑名为氏,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于3397是遂成为查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 3!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4。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如在清代满族中?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另外在满洲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至于其他民族,如当代的彝、傣,土家!哈尼、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为姓! 得姓始祖:齐顷公,查氏出自姜姓!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为姓的姓氏。查,原是一个地名!根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后来就简称查氏。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查氏望族出于齐郡、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的孙子查道如,将家族迁往海陵,2559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望族居于海陵郡,即现在的江苏泰县!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 关于这个姓氏,可在网上输入“查姓”字样就行搜索,。
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3567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礼仪: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7712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4092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4876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8684不要称主人“苗子”、2515他们喜自称“蒙”,   服饰: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0012公分左右、制作精5957美的银花冠,花冠前0575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3563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