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汉族的主要节日大都定型于哪个朝代
汉族的主要节日

汉族的主要节日大都定型于哪个朝代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发生期!就节日风俗而言,许多节日元素早在7684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同时,节日大多是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日子、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已禊祓,端午划龙舟等。    2.汉代定型期、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5787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另一方面!在节俗自身的发展中。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一些礼俗变为风俗、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形成1815这一局面的原因是:首先。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区风俗的融合,先秦时期的荆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吴越文化圈。齐鲁文化圈、秦文化圈等!到汉代逐渐融为一体,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对节日风俗的统一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其次、汉代节日定型与当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太初历”确立了以建寅月为岁首。打破了先秦时代的原始崇拜信仰、为节日风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此外、汉代儒家独尊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1316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许多节日礼俗大多可以在汉代找到它的源头、   3.魏晋南北朝融合期,这个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大交流。促进了节日文化0484的融合与发展,这种融合与发展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推动力: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节俗文化中那些杂技游艺成分。如骑射。蹴鞠等、二是宗教信仰与节日相结合。使节日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道教讲究阴阳,以奇数为阳。节日中多取奇数、为吉利的象征,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月五日又叫天中节、体现阴阳均衡之意。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教谓是日佛祖成道!制粥舍众,此传说传到民间以后,形成了吃腊八粥习俗、三是魏晋玄学和清谈之风对节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宴饮游乐方面,如高谈饮乐,诗酒风流等,为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4.唐宋高峰期!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节日文化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春节放爆竹原是一种驱鬼手段。此时变成了欢乐的象征,元宵节祭神灯火变5276成了游艺观灯活动,中秋节祭月变成了赏月!重阳节由登高避灾演变为秋游赏菊。在节日风俗的演变中!还增添了许多文化娱乐活动。如放风筝!拔河等等。节日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把节日民俗活动推向了高峰! 4671  5.明清稳定期。唐宋以后,节日的发展比较平缓!辽!金,元时期、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习俗,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出现了三种变化:一是更加讲究礼仪性和应酬性!如逢年过节,人们出于礼尚往来而互相拜访送礼,二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一些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节日风俗逐渐被人们所冷淡!如祭土地神习俗已不像先前那样受到重视。三是游乐性继续发展,如元宵节观灯。明代由宋代的5天增加到10天,昼市夜灯、热闹异常。满清入关以后,又增加了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秧歌。腰鼓等“百戏”活动。但从4281总体说来?这一时期的节日风俗没有太大的变化?!
汉族有什么节日
  汉族传统节日   春 节 旧时称为元旦、俗称过年,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破晓,乡间妇女到井(河)边“抢新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不杀生!有的人吃斋、城乡都有贴春联、贴门神的习惯。7723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从年初一开始。城内就开展舞龙舞狮活动!舞龙的标名“祥龙”!舞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6206子上前时、5720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杆!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狮的,名曰“扫荡”。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乡村中的青年男女多结伴到外游玩!观看舞春牛和其他娱乐活动。年初二。各家各户清早起来杀鸡热粽供神、叫做接财神,乡间称为祭,即“开年”、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5415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所携带的礼品须有大阉鸡,外家也备粽子!年糕,米花糖!油糍粑等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初七是人日!老人说这是众人的生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杀鸡饮宴、乡间在十二日!1378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十五日元宵节,乡间杀鸡备肉祭祖先。合家饮宴。城里闹花灯。白天有“偷青”之俗。即到别家的菜园里6541偷摘青菜,特别喜偷葱。蒜或芹菜,认为吃了会聪明伶俐和勤恳。据说如果4415偷青时被人发现叫骂。那么身上的晦气就转到那骂人的身上了?所以园主就是看见了也不吱声!   土地诞节 二月初二、乡间汉族杀鸡杀鸭去祭田头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庙)拜土地爷,上尧一带汉人在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于村前溪水出口处拜祭,以保佑村中财气不外流,城市里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脚下用红纸写上“门官土地之神位”。作为土地爷来供奉。   清明节 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人7952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糍粑节 四月初八、邕州官话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即垃圾),相7423传此日又为神农药王诞期,神农氏尝百药、治百,
汉族有什么特殊节日
  我们汉族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矗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花朝节!上元节,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元旦节等等等等、很多!想详细了解每一个节日!请问百度百科?!
汉族、傣族、苗族、高山族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风俗、民族服饰、特有的节日 5分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巨集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巨集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
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
  汉服经历了历史的封杀、要恢复确实需海时间,不过这是历史的必然!我认为当今的汉人!甚至所有认同汉文化的人都可正正当当穿上汉服,而汉服并不都像古装剧里那样宽袍大袖。窄袖的日常款也是很多的。亲可以找靠谱的网4182店定做,让自己3807和孩子都穿,,
汉族的特点是什么?
9395  中国是礼仪之邦!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代表、自从孔子提出儒家文化、汉族是儒家文化的最典型代表素以仁义礼智信、影响一代代的人们   汉族衣:讲求衣冠整齐。   汉族食:讲究餐桌礼仪,长者为上,吃饭不说话、讲究尊老爱幼!   汉族住:讲究尊者为上!正屋为长者住   汉族的姿势: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汉族见面礼:鞠躬礼、握手礼!
什么叫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1263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 。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1536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1291的划分、 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 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 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 产起了积极作用、6195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 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 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 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2271这种龙图 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0367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 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 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8654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祈求农业丰收,   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 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3899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 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 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俯!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
为什么汉族衣服那么简单
  原来的汉族衣服是相当繁琐的,战国时1854赵国的赵武灵王进行了改革!名称叫做胡服骑射。就是学习少数民族穿衣方式和骑马作战。从那时汉族才开始服装改革简化、、
西方12个月份的主要节日节日。
  第一: 新年(New Year)新年从1月1日(January 1)开始     第二:圣诞节(Christmas)公认的日期是12月25日     第三:复活节(Easter) 公每年的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第四:感恩节(Thanksgiving)时间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4th Thursday in November)、     第五: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     第六: 母亲节( Mother's Day) 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日(the 2nd Sunday in May),     第七:父亲节( Father's Day) 每年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the 3rd Sunday in June)!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     第八: 情人节( Saint Valentine's Day) 时间是每年的2月14日!     第九:万圣节 ( Halloween) 每年的11月1 日为万圣节,   第十: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每年10月份的第四个星期一是退伍军人节!这是美国全国性节日。以向历次战争的退伍军人表示敬意,   第十一:美国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美国独立日是7月4日 。独立3386日是美国主要法定节日之一、   为你解答!如有帮助请采纳。 如对本题有疑问可追问,Good luck!,
中华民族的汉族传统节日与习俗
  过年前夕!人们忙着大扫除。购买年货!禁忌!春联及门神、鞭炮,舞龙无狮迎新春。节祭祀祖先,敬神拜佛,花市“开档”、居民吃过了“团年饭”!大都0392喜欢去逛花市!买花过年的俗例。是点缀新岁生气勃勃,也是好兆头谐音“生意发发”,希望一年顺景,万事胜意!到了子夜,6130以前家家户户燃放炮竹?正是“炮竹一声除旧!桃府万户更新”、由零时开始!虔诚的人们便到寺庙去参神。祈福菩萨保佑。心想事成!横财就手,   年初一早上。人们都忙碌起来、换了新衣鞋袜。外出到处拜年。春节期间,人0721们除了拜年、春茗,剩余的时间都去找寻娱乐、一般商号和工厂都是过了年初七“人日”才开市!   恭喜欢声未过。又到元宵佳节!亦是中国的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到处张灯结彩,百艺纷陈。元宵灯会。猜灯谜、吃汤圆。   正月廿六日!又是俗称“观音开库!善男信女、联群结队、到观音堂去进香!不论老少、都去求签问卜、祈望带来财运!   三月!清明节是华人极重视的一个节日,慎终追远、所有的孝子贤孙,携备鲜花香烛。到处都是去墓园上坟扫墓拜祭先人的人潮,人们1769也放纸鹞?插柳,挂纸、   五月初五日是8583端午节!这是纪念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香囊,   七月初七日乞巧节,唐诗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忆恻缠绵的诗句,已很少被青年的一代来欣赏!牛郎织女的故事已属于“老土”、青年人已忘记了这个节目,在以前。乞巧节是顶神秘的,一个月之前。姑娘们已把谷子培秧!到了“七夕”!姊妹们就团聚在家里。或者到别家去!衣着光鲜,发鬓簪花,摆好香案,案上生果糕饼!一盆青绿的秧苗、焚香“慕仙”。希望得到一位如意郎君。   七月十四日是盂兰节,俗称“鬼节”、家家户户举行“烧衣”、在门口拜祭游魂野鬼、除了果品饭送!燃点香烛、还烧一大堆金银衣纸。撒溪钱。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中秋节祭月!吃月饼,点灯笼,中国人最注重亲情,认为中秋节是一年中的“大节日”,家家户户团聚“赏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赶着回来、一家大小。共叙天伦之乐?除了吃月饼以外!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制汤丸、只做甜的。冬节才做咸的。象征一家“团圆”的意思,   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赏菊喝酒,赛风筝!采茱萸!人们为了对先人的追思!也一样上坟拜祭!在以前、许多人!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