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驴友阁首页 >> 风水知识 >> 风水堪舆 >> 五行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对应的是? 20分
五脏五行五音五色五味

五行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对应的是? 20分
  你好。五行为: 木火土金水 。对应五色为 青赤黄白黑 、对应五方为 东南中西北 !对应2350五脏为 肝心脾肺肾、对应 五音为 角徵宫商羽!对应 五应为 生长化收藏 。对应五性为 仁礼信义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求 五行 五色 五方 五脏 五音
  金木水火土 青赤黄白黑 东西南北中 心肝脾肺肾 宫商角徵羽。
请问五行、五色、五方、五脏和五音如何理解,并一一对应记住啊
  你所需要的。0238我整理如下: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足造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色:指的是青!赤,黄!白、黑5种常见的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也可泛指各种色彩!   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亦可泛指各方,   五脏:指的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脏、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人含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对朝鲜和日本的音韵体系影响很大,!
形意拳中 五行拳 的健身效果,与五脏关系大吗
  上联:得意忘形拳戾气真足怒发冲冠。下联:争凶斗狠人毒意真深自相残杀。横批:邪门武功霸道无敌!
什么是人体的五脏六府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2305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9376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3133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1749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目前,我4572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7888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8444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0141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5027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2419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3.心与脾:脾所运0801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0051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1966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5155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于咳或痰中带血等症,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8.肺8951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8267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7014肺气)。肺气的......余下全文>>、
五音之内什么意思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征!羽!“人含五常而生、声有五音!宫。商,角!征、羽”,因此五音也代指汉语的发音、在汉代,五音配以五行对应了土金水木火以及中西北东南、在汉语音韵学中。五音代指汉1340语声母的调音位置和调音方法!包括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对朝鲜和日本的音韵体系影响很大。   希望被您采纳,、
五行与五音及现代音律的对应名作举例
  稍微懂一点五行还不懂这个!笑了, 宫商角徵羽土金木火水1 2 3 5 6合四乙尺工喉牙舌齿唇(韵镜)喉齿牙舌唇(洪武正韵),
什么是五味?五味哪五脏又有哪些相对应的关系?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现据前人的论述,结合5537临床实践,将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分述如下: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9444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5454药食中毒等。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1136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
中医的五行 五脏 五季 五气是什么?
  五行:木,火。土、金!7569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季:春。夏,长夏(农历六月)、秋!冬   五气:两种说法——   《素问、五运行》:柔!息!充。成,坚   《素问。五常政》: 端。高、平,洁!明、
说明五行、五味、五常、五方、五色的对应关系。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常、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住义。水主智   五方、东(主生发),南(属阳),中(大地)。西(主肃降)。北(主寒)   五色,青,赤!黄、白!黑!   参考资料:wenku.baidu.com/...5.html、





服务保障

Copyright © 2005-2024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驴友阁,并保留所有权利